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6h】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DSA检查方法

2.4 阅片方法与诊断标准

2.5 研究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3.研究结果

3.1 血管狭窄分布情况

3.2 因素与诊断结果分布

3.3 DSA分级与各因素的相关性

3.4 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

4.讨论分析

4.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管狭窄研究

4.2 缺血性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

4.3 诊断技术探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动脉狭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80%~85%,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严重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近30年,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领域已有很大的突破,取得了里程碑性的成就,包括3个方面: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不断发现与努力控制,脑梗死的早期时间窗内的溶栓治疗及脑保护剂的应用和恢复期的神经康复。然而,虽然已发现了许多危险因素,但仍有30%病人发病原因不能确定,早期溶栓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办法但是真正能开展该项工作的医院和真正能从这项治疗得到收益的病人寥寥无几。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出现和高血压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随之下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绝对发病率和相对发病率将会升高。因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诊断、治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努力完成,任重而道远。
  研究目的: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针对影响因素提出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措施。
  研究方法:14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了解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分布情况,根据DSA结果将148个病例分为三个病例组以及一个正常组进行研究,其病例组分别为:
  Ⅰ组:颅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
  Ⅱ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
  Ⅲ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
  测量生化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自行设计问卷收集影响因素指标包括性别、年龄、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高血压史。
  研究结果:(1)148例患者DSA发现存在血管狭窄101例,其中颅外动脉狭窄49例(33.1%),颅内动脉狭窄23例(15.5%)),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9例(9.6%);
  (2)101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单支动脉狭窄35例(34.7%),多发性血管狭窄66例(65.3%);
  (3)101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中,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为:颈内动脉颅外段和椎动脉起始段;
  (4)DSA所示狭窄程度:101例198条狭窄血管中,轻度狭窄84条(42.4%),中度狭窄41条(20.7%),重度狭窄55条(27.8%),闭塞18条(9.1%);
  (5)单纯颅外段狭窄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影响因素有年龄(OR=1.124)、性别(OR=0.241)、高血压(OR=1.038);单纯颅内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OR=1.932);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084)、长期吸烟(OR=6.132)、糖尿病(OR=6.106)。
  研究结论:本研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以颅外血管狭窄为多见,多发性血管狭窄最为常见,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同,单纯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和男性;单纯颅内段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颅内合并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有长期吸烟、糖尿病和年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