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6h】

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区概况

1.2.1 地理位置

1.2.2 勘探研究历程

1.3 研究现状

1.3.1 南海区域构造

1.3.2 南海的形成与演化模式

1.3.3 琼东南盆地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区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完成的工作量

1.7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琼东南盆地的构造特征

2.1.1 构造区划分布

2.1.2 断裂发育特征

2.2 地层发育特征

2.2.1 前第三系基底

2.2.2 古近系

2.2.3 新近系

2.2.4 第四系

第三章 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的层序格架

3.1 地震地层学概念

3.1.1 地震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3.1.2 地震地层学的应用

3.2 研究区的地震层序

3.2.1 地震层序划分依据

3.2.2 地震层序特征

3.2.3 地震相分析

第四章 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的构造特征

4.1 南部凹陷的区划特征

4.1.1 凹陷结构特征

4.1.2 平面展布

4.2 南部凹陷的断裂系统研究

4.2.1 断裂系统解释原则

4.2.2 断裂发育期次和剖面特征

4.2.3 断裂平面组合特征

4.2.4 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

4.3 南部凹陷的构造发育特征

4.4.1 平衡剖面基本原理

4.4.2 构造恢复及发育史分析

第五章 琼东南盆地的构造形成机制和演化史分析

5.1 南海北部的共同形成机制

5.1.1 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的构造特征对比

5.1.2 南海北部构造形成机制的讨论

5.2 琼东南盆地的演化史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及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琼东南盆地处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北部,西部以1号断裂与莺歌海盆地相隔,东北连接珠江口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特殊,构造形成演化同时受到了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受资料限制至今研究较少,是勘探和研究的薄弱区。研究该地区的构造特征和形成演化机制对认识整个南海北部的形成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给我国对南海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加快我国在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本文在整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分析解释中石油在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新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运用地震地层学等原理划分了南部凹陷的主要构造层序,认为凹陷以T60为界划分为上下两个构造层序。在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南部凹陷的断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凹陷构造走向被北北东向的控凹断裂所控制,并可以把凹陷进一步划分为西部高垒带和中部断阶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断裂的期次分析认为凹陷的断裂系统是由始新世断裂发育期、早渐新世末断裂发育期和中中新世末断裂发育期发育的断裂先后叠加而成,并对前两期的断裂平面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始新世发育断裂以北北东、北东向为主要走向,而早渐新世末发育断裂则以近东西向占优。通过对凹陷内发育的主要构造样式分析,认为凹陷在主要断裂发育时期处在区域拉张的应力环境之下。通过制作D—D′和E—E′剖面的构造演化史图,结合区域构造运动,分析了凹陷的构造演化史。对比南海北部主要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红河断裂的活动特征,讨论了琼东南盆地的构造形成机制,认为琼东南盆地南部凹陷的构造形成和南海北部有共同的成因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