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体系构建
【6h】

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体系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实分析

第一节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历史沿革

一、公民媒介素养的提出及本体意义

二、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欧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论及体系构建

一、欧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理论框架

二、欧美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大陆)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二、我国港台地区对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积极探索

第二章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时代诉求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公民媒介素养的时代诉求

一、媒介素养: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社会转型期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要求我国公民的媒介素养与之相适应

三、转型期中国媒介运行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负面影响

第二节信息社会我国推行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时代公民的整体素质及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促进良好媒介生态,推动传媒产业进一步发展

三、抵御信息霸权,保护本土文化

第三章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构建

第一节媒介素养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传播学自身的理论延展呼唤媒介素养教育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学及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二节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建

一、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

三、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体系

四、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对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展望

一、媒介教育学亟待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二、急需配套师资与教材

三、以大学生群体为突破口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在过去十年中,新媒介的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渗透,已远远超出过去50年至100年当中旧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大众传媒充斥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并以其强大的辐射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甚至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信息时代,对于游走于媒介空间的阅听人而言,传统的听说读写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认识传媒、选择和接触传媒,解读、甄别和判断传媒信息,充分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我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而媒介素养教育无疑是提高公民媒介素养的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 文章首先对媒介素养的本体意义进行了界定,其后回顾、梳理了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史中几个重要的阶段,并对媒介素养教育在西方代表性国家的具体实践和经验以及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在进一步探讨信息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的基础之上,试图构架起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和框架,以促使我国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能更快、更系统地开展,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王雅灵;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 学科 传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邵培仁;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大众传播;
  • 关键词

    公民媒介; 素养教育; 媒介技术; 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