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酵母菌催化的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6h】

基于酵母菌催化的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第1章 绪论

1.1前言

1.2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简介

1.3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2章 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系统设计

2.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理

2.2间接型双极室MFC的实验研究方案

2.3电池性能的评价参数

2.4双极室MFC实验系统的设计

第3章 MFC的菌种筛选及其产电性能研究

3.1阳极产电微生物的研究

3.2 MFC产电微生物的选择

3.3菌种的筛选实验设计

3.4菌种筛选的实验结果分析

3.5本章小结

第4章 MFC电极特性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4.1阳极特性对MFC性能的影响

4.2阴极特性对产电性能的影响

4.3电极间距离的影响与实验研究

4.4本章小结

第5章 MFC运行条件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5.1阳极区运行条件对MFC的产电影响

5.2阴极区影响因素的研究

5.3 MFC产电性能的优化分析

5.4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课题总结

6.2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利用微生物催化剂将其代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原料广泛、反应条件温和、清洁高效等优点,在生物质能和环境保护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前景。目前该领域仍处于实验阶段,研究MFC的产电性能及影响因素,对其实际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针对MFC输出功率低、成本高等问题,以酵母菌构建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设计与搭建实验系统平台,并从菌种、电极特性、运行条件等方面对该电池模型的产电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进而对电池运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优化。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讲述MFC的分类及其特点,并阐述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实验系统设计。根据MFC的产电机理和电子传递机制,确定实验的研究方案,设计并构建实验反应系统。 第三章,产电菌种的选择及其产电性能研究。通过对基于酵母菌催化MFC的产电实验,考察酵母菌作为MFC产电微生物的可行性,获得了高活性菌株2.39和Y20。实验分析表明,酵母菌代谢产生的电子主要通过外界电子介体进行传递;电能的输出主要依赖于吸附在电极表面的细胞,而与悬浮在溶液中的微生物无关;产电菌在电化学环境中会经历一个类似于自然选择的活化过程,经过电化学活化的微生物对葡萄糖的生物电化学催化活性会有显著的提高。 第四章,研究与分析电极特性对产电性能的影响。首次尝试以常用的非贵金属材料铜、铝、铁等作为阳极,并通过实验,对阳极特性,阴极材料、表面积以及两电极间距离等对MFC的产电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铁阳极的电池性能最好,最大功率密度可达193mW·m-2;同时,有效地增大阳极表面积、表面粗糙度,均有利于产电菌的附着,提高电能输出;阴极要选择易于吸附氧气和电子的材料,本实验反应系统,阴极表面积的最佳值为25cm2;当两极间距离在1~3cm,电池的输出最高。 第五章,研究与分析运行条件对产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了微生物燃料电池内燃料浓度、介体的浓度、阴阳两极室的搅拌扩散、PEM膜面积、pH值、温度等参数对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并对电池进行优化分析。 第六章,文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和展望,阐述主要的实验研究成果和将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