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动力响应及其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6h】

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动力响应及其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爆炸容器是一种潜在危险的限域装置,它能限制爆炸冲击波和产物的作用范围,对试验人员和设备实现有效的近距离保护,方便对爆炸和爆轰过程进行观察和测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国防军事、爆炸加工、危险物质储运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随着爆炸容器的大型化,目前广泛使用的单层爆炸容器的固有缺点逐渐显露出来,如制造困难、成本高、厚钢板(锻件)质量不易保证等,难以满足爆炸容器大当量化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结构爆炸容器来满足爆炸容器大当量化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密闭多层圆柱壳在内爆炸强动载荷下的动力响应和寿命研究”(项目编号:10372091)和“多层圆柱形爆炸容器设计方法研究”(项目编号:50675195)为依托,对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在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及其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 (1)建立了弹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将位移解分离为满足给定边界条件的准静态解和满足初始条件的动态解的方法求解内外层的径向位移,其中准静态解由齐次线性方法和边界条件确定,动态解通过有限Hankel积分变换和Laplace积分变换求得。在相同的内部动载荷作用下,对几何尺寸、材料均相同的多层离散圆筒和单层圆筒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钢带缠绕倾角、内外层厚度比和内外层材料组合对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2)建立了刚塑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采用刚塑性材料本构模型,对整体均布矩形载荷和局部载荷作用下的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引入钢带有效质量因子,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内筒和外钢带层最大位移和动力响应时间的计算公式;揭示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各层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并给出了两种运动模式转换的条件。 (3)基于LS-DYNA和ABAQUS,建立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刚塑性动力响应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比分析LS-DYNA和ABAQUS计算结果,确定了接触计算中关键参数的设置。在此基础上,数值计算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动力响应,进一步证明了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符合良好。 (4)建立了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的塑性动力响应理论计算模型。 针对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可能出现的各层分离和共同运动这两种运动模式,分别推导出两种运动模式下的最大位移计算公式和等效塑性应变计算公式。通过数值计算,证明了最大位移计算公式和等效塑性应变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5)基于LS-DYNA,建立了局部载荷作用下考虑材料应变强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的塑性动力响应数值计算模型。根据材料组合的不同,再次证实了离散多层爆炸容器存在着各层分离和各层共同运动这两种不同的运动模式。在局部载荷作用下,发现了外层钢带层在运动后期存在的一种非薄膜运动模式;在各层共同运动条件下,发现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最大等效塑性应变总是出现在内简中心截面处,并且各钢带层的等效塑性应变基本不随钢带的后期非薄膜运动而变化。 (6)提出了多次使用和单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的设计方法。对于多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为便于工程应用,推导出一组方便的计算内筒和各层钢带层应力和位移的理论公式,通过引入安全系数,得到了容器最大的允许爆炸载荷。对于单次使用离散多层爆炸容器,阐明了内筒和钢带层的等效塑性应变是衡量容器强度的最重要指标,提出了极限应变设计准则,并给出了钢带层缠绕倾角、内外层厚度比和材料组合的选择原则。

著录项

  • 作者

    陈勇军;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 学科 化工过程机械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郑津洋;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L351.6;
  • 关键词

    爆炸容器; 新型结构; 动力响应; 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