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有机发光半导体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6h】

有机发光半导体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发光半导体的研究历程

1.3 有机发光半导体的研究现状

1.4 OLED基本结构

1.5 OLED的发光原理

1.6 有机发光器件的优点

1.7 有机发光器件应用所遇到的难点

1.8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实验手段和装置简介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装置介绍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Rubrene的光致发光谱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简介

3.3 数据处理与讨论

3.3.1 室温下PL谱峰位置

3.2.2 PL谱随温度变化情况

3.4 结论

3.5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机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能,被普遍认为在平板显示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最佳候选,因而关于有机发光器件方面的研究受到了众多的关注。红荧烯(rubrene)是并四苯的四苯基衍生物,是最具前景的有机半导体材料之一,由于单晶形式的最高场效应迁移率(高达20cm2/V)以及它增强器件稳定性的能力,引起了大家广泛的兴趣。
   红荧烯能促进Alq3到DCJTB(一种红色荧光染料,分子式:C30H35N30)的能量转移,所以可与Alq3作为双主掺杂DCJTB器件获得深红色和高效率发光。因此,它在有机薄膜光电池,有机场效应管,有机发光二极管方面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实际应用中,有机器件会经历从室温到较高温度(通常大于100℃)的变化。温度改变引起的有机薄膜的形态以及分子堆积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有机半导体材料电子器件的稳定性和效率方面被证明具有决定性作用。红荧烯薄膜的堆积结构能影响能带的性质,因而决定电子和光学性质,比如电荷的流动和电子的跃迁。
   因此,对红荧烯薄膜的电荷输运性质有全面的认识是关键所在。与红荧烯基于器件的应用不同,我们对本征特性的理解,特别是红荧烯薄膜在变化的温度下的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理解还是很有限。本文中,我们通过原位测量方式,对不同衬底上红荧烯薄膜的PL谱进行了测量,结果清晰表明退火温度和衬底的不同会影响红荧烯发光的PL谱强度和谱峰的位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