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企业现金持有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6h】

企业现金持有结构性差异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2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与可研究的问题

3模型选择与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3.1.1 从权衡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现金持有

3.1.2 从优序融资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看企业现金持有

3.1.3 从代理成本的角度看企业现金持有

3.2 模型的选择与设定

3.3 研究流程与方法

3.3.1 行业分类与选择

3.3.2研究流程

4现金持有的实证研究

4.1 机械行业的实证分析

4.1.1 机械行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1.2 模型的异方差性检验

4.1.3 模型的异方差性修正

4.2 电子、医药、房地产行业的实证分析

4.3 实证结论小结

5现金持有结构性差异的比较

5.1 电子行业与其他行业模型差异比较

5.2 医药行业与其他行业模型差异比较

5.3 机械行业与其他行业模型差异比较

5.4 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模型差异比较

5.5 差异比较的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企业的现金持有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学者越来越关注的领域,现金的持有水平能够反映企业的公司治理、投融资策略以及财务稳健性等信息。现金不同于某些财务指标,其受人为操控的影响很小,因此其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国内外学者分别从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等角度出发,对企业的现金持有问题展开了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涉及到多个行业现金持有特点的比较,而是将研究范围局限于单个行业或多行业的混合数据。 本文以中国国内A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获得不同行业现金持有的实证模型,并判断这些模型是否存在结构性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对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根据证监会对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划分的标准,本文选择制造业的三个二级行业(机械、电子、医药)以及房地产行业作为研究的样本。结合经典的企业现金持有理论,分别从企业的股权结构、财务信息和行业背景中提炼出一组解释变量:企业规模、股权集中度、负债率、负债结构、企业增长因子、历年现金流增量均值以及历年现金流增量标准差,以此建立了企业现金持有的理论模型。采用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中的财务数据,结合当期上市公司的股价,对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最后得到各行业现金持有的实证模型。 经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行业间主要的结构性差异为:(1)负债率对电子行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不显著,而对别的行业影响非常显著;(2)负债结构对医药行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显著,但在别的行业中不显著;(3)行业规模对机械行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显著,在别的行业中则不显著;(4)股权集中度对房地产行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影响显著,但在别的行业中不显著。对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在论文最后一章进行了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