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中国对策研究
【6h】

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和中国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1. 导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核心概念的界定

1.2.2研究内容和思路

1.2.3研究方法

1.3论文的结构安排

1.4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文献综述

2.1期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2.1.1金融市场的功能

2.1.2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

2.2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关系

2.2.1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2.2.2国际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理论研究

2.3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

2.3.1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2.3.2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2.3.3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有效性

2.4中国与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

2.4.1国内外金属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

2.4.2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

2.4.3国内外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引导关系

2.5中国发展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策略

2.6小结

3.中国资源性商品的进口现状与大市场悖论

3.1中国主要资源性商品的进口依赖度

3.1.1原油和铁矿石

3.1.2农产品

3.1.3有色金属

3.2资源性商品进口价格波动对中国的损益

3.2.1农产品进口价格波动的损益分析

3.2.2主要能源进口价格波动的损益分析

3.2.3主要金属和矿砂进口价格波动的损益分析

3.3中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大市场悖论”

3.3.1“大市场悖论”的提出

3.3.2“大市场悖论”产生的原因

3.3.3破解中国“大市场悖论”的理论依据

3.4小结

4. 资源性商品的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1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的分类

4.2期货型的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2.1原油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2.2铜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2.3大豆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3谈判型资源性商品的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3.1铁矿石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3.2稀土市场国际价格形成机制

4.4小结

5. 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

5.1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理论模型

5.2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上投机者的利润最大化

5.3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者的利润最大化

5.4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定价的一般均衡

5.5小结

6. 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实证研究

6.1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6.1.1实证研究方法

6.1.2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6.1.3国际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6.2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6.2.1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研究方法

6.2.2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6.2.3国际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

6.3小结

7.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实证研究

7.1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7.1.1中国金属铜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7.1.2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7.2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

7.2.1样本数据

7.2.2单位根和协整检验

7.2.3中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比率

7.2.4中国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绩效

7.3小结

8.中国与国际期货市场定价功能的关联性

8.1中国与国际期货市场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

8.2中国与国际石油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

8.2.1样本数据说明

8.2.2实证检验过程

8.3中国与国际金属铜期货价格的引导关系

8.3.1样本数据说明

8.3.2实证检验过程

8.4小结

9.结论与对策建议

9.1本文的主要结论

9.2中国发展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对策

9.3中国参与资源性商品国际期货市场的对策

9.4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中国也成为全球众多资源性商品的主要进口国。本文通过量化中国对主要资源性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以及价格波动对中国的损益,发现中国的进口大国地位不仅没有带来与贸易份额相匹配的利益,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与传统的国际经济理论相悖,本文将其称之为“大市场悖论”。 中国产生“大市场悖论”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发展不完善,对以期货价格为基础的主要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力较小.本文将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分为期货型和谈判型两类,深入研究了石油、铁矿石、大豆、稀土、铜等资源性商品的国际价格形成机制,发现除铁矿石、稀土等少数资源性商品以谈判形式为主,有色金属、农产品等绝大多数资源性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都以期货价格为基础,期货市场在资源性商品国际价格形成机制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因此本文进一步对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在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利润最大化基础上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研究了期货溢价和现货溢价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结果显示,期货市场的均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弹性,投机者从事期货交易增加了预期收益但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而套保者参与期货市场降低了预期收益却转移了收入波动的风险。 为了考察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以及在国际期货市场中的地位,本文以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为主研究了国际和中国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以及中国和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结果显示,除了铜之外,中国其他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一般,尤其是套期保值功能不容乐观,与国际期货市场差距较大。在中国与国际期货市场的互动关系中,尽管中国铜期货市场占据了主动,但是中国石油期货市场依旧难以与国际期货市场相抗衡。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发展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策略,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中国参与国际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策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创新: 第一,从期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这一全新视角来研究资源性商品的国际定价,将资源性商品价格形成机制分为期货型和谈判型两类,来研究期货市场对中国“大市场悖论”的影响。 第二,深入研究了资源性商品期货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在投机者、套期保值者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性商品期货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 第三,利用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Garbade—Silber模型等五种方法全面研究了国际和中国多种资源性商品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综合评价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第四,以石油和铜为例实证研究了中国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深入分析中国资源性商品期货价格对国际价格的影响力,发现中国铜期货价格开始占据主动。

著录项

  • 作者

    诸葛栋;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 学科 政治经济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宋玉华;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金融市场;
  • 关键词

    资源性商品; 期货市场价格; 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