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存取:21世纪学术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6h】

开放存取:21世纪学术信息传播的新模式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学术资源开放存取概述

2.1开放存取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2.1.1传统出版模式阻碍学术信息的传播

2.1.2网络数字环境、研究人员非赢利性的传播与获取学术资源的动机为开放存取提供了发展空间

2.1.3公众的需求促进了开放存取运动的发展

2.2开放存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2.1学术信息获取的易得性

2.2.2收费模式的新颖性

2.2.3出版成本的经济性

2.2.4作者对版权的拥有性

2.2.5成果扩展的广泛性

2.3开放存取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开放期刊

3.1开放期刊与传统学术期刊的比较

3.1.1使用权方面

3.1.2出版模式方面

3.1.3出版费用方面

3.1.4版权方面

3.1.5传播速度和影响力方面

3.2全球开放期刊分布和评价分析

3.2.1开放存取期刊资源的分布

3.2.2开放期刊的质量分析

3.3我国发展开放期刊应注意的问题

3.3.1要积极参与学术期刊的开放存取

3.3.2要提高开放期刊的社会认同度

3.3.3要加强开放期刊论文的质量控制

第四章开放存取仓储

4.1学科知识库

4.2机构知识库(IR)

4.2.1机构知识库的基本理论

4.2.2机构知识库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4.2.3开放存取仓储建设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我国开放存取运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1开放获取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5.2缺乏开放获取相关政策支持

5.3质量控制和版权方面存在问题

5.4语言障碍

第六章开放存取与图书馆

6.1开放存取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

6.1.1对图书馆定位和角色的影响

6.1.2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6.1.3对图书馆技术要求,包括对馆员的技术要求的影响

6.1.4对图书馆读者管理的影响

6.2图书馆参与开放存取运动的途径

6.2.1积极宣传开放存取理念及相关知识

6.2.2成为开放存取运动的直接建设者和参与者

6.2.3成为开放资源的服务者

第七章浙江大学知识库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7.1浙江大学建设机构知识库的意义

7.1.1长期保存和管理浙江大学教职员工所生产的数字资源

7.1.2促进资源共享和利用

7.1.3提高学校的整体学术影响力

7.2浙江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的资源基础

7.2.1学院和学术、科研网站的数字资源

7.2.2浙大文库

7.2.3硕博学位论文

7.3浙江大学机构知识库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7.3.1开展机构知识库宣传

7.3.2深入挖掘机构知识库的利用价值,争取学校决策层的大力支持

7.3.3制定合理的提交政策和奖惩措施

7.3.4与学校的各种评审、考核工作相结合

7.3.5简化提交手续

7.3.6解决版权问题的途径

第八章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开放存取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全新的、无障碍的学术信息传播模式,它倡导的是一种学术信息公平获取与共享的理念。 作为一种高效、公平的学术信息传播的新机制,开放存取( Open Access)受到全球科技工作者、图书馆员、科学基金、学术出版机构、学术团体的积极参与,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 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开放存取的发展历程、内涵和基本特征,并就开放存取的两种主要实现途径——开放期刊和开放存取仓储,用文献分析和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详尽地展开开放存取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揭示国内外开放存取运动的规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接下来文章分析了开放存取运动对图书馆的影响以及图书馆在开放运动中应有的职责:积极宣传、倡导开放存取,让更多的科研人员参与开放存取;关注、收集和整理开放存取资源,让科研人员充分地利用这些免费资源;加强开放存取实践研究,建设或参与建设本单位的机构知识库。最后文章着重分析了浙江大学建设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资源基础和技术力量,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详细具体的应对策略。 笔者认为要促进开放存取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关键是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持科研成果,特别是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合理解决开放存取和传统出版机构的利益之间的矛盾,妥善解决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为大规模开展开放存取运动扫清障碍;提高开放期刊的质量和社会认同度,把高质量的开放期刊纳入学术期刊等级目录,使开放期刊在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时起到与传统期刊等同的作用,从而提高科研人员向开放期刊投稿的积极性;图书馆等信息服务部门,应关注、收集和整理好开放存取资源,引导科研人员充分合理地利用开放资源,形成开放“存”和“取”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开放存取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