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周期启动前临床因素分析
【6h】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周期启动前临床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多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1978年Edwar和Stoptoe采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是人类生殖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为不孕的夫妇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及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ntro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已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不孕症的治疗,虽然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已使得促排卵方案、卵子的采集、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及移植、以及移植后支持治疗等这一系列的过程越来越接近正常的妊娠生理过程,但即使是选择最优质的胚胎植入宫腔,目前临床妊娠率却仍然较低。因此通过进一步研究明确各临床因素对IVF/ICSI—ET结局的影响,为周期启动前对患者接受IVF/ICSI—ET后妊娠概率作出较客观准确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周期启动前各种临床因素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妊娠成功率的关系。 方法: 系统回顾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胚胎移植(WF/ICSI—ET)治疗的3687个周期,(不包括冰冻胚胎移植周期及行PGD的周期)。患者年龄21-49岁,平均31.74±4.22岁;不孕年限1年-21年;原发不孕1454例,继发不孕2233例;接受IVF/ICSI—ET治疗的次数1次到7次不等;IVF/ICSt—ET指征主要有:单纯输卵管因素、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排卵障碍,合并官腔因素、合并男方因素(包括弱精、少精、畸精、梗阻性无精、排精障碍等)、合并子宫腺肌症。授精方式:IVF2449例,ICSI1173例(剔除50%行IVF及50%行ICSI治疗的65例)。月经第二或第三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2940例有完整的资料记载,最低为0.223IU/L,最高为39.84IU/L。 结果: 年龄与IVF/ICSI—ET后妊娠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97,p<0.001)。妊娠率随着年龄段的升高而降低,年龄≤24岁组妊娠率为45.88%;25~29岁组为44.58%;30~34岁组为42.92%;35~39岁组为37.48%;≥40岁组为19.87%。≥40岁组与其余4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39岁组与30~34岁组及25~29岁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不孕年限与IVF/ICSI—ET后妊娠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0.79.p<0.001)。不孕年限1~2年妊娠率45.02%;3~4年41.96%;5~9年41.32%;≥10为31.39%。≥10年与1~2年、3~4年及5~9年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既往有无妊娠史与IVF/ICSI—ET后妊娠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0.13,p>0.05).原发不孕妊娠率40.65%;继发不孕41.96%,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接受IVF/ICSI—ET治疗的妊娠率41.70%;第2次为42.48%;≥3次为28.57%,显著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因素妊娠率为41.64%;排卵障碍45.76%;子宫内膜异位症40.53%;官腔因素41.72%,;男方因素42.40%;子宫腺肌病48.05%;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IVF治疗的妊娠率42.67%;行ICSI的为39.73%,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周期第二、三日血清FSH水平≤8IU/L妊娠率42.59%;8~12IU/L为38.20%;>12IU/L为36.99%,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孕症患者行IVF/ICSI—ET后的妊娠结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不孕年限、既往接受IVF治疗的次数、及月经第三日血清FSH水平均是W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