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带状疱疹急性期Th1/Th2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变化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研究
【6h】

带状疱疹急性期Th1/Th2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变化与后遗神经痛的相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2.2技术路线

2.3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趋化因子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急性带状疱疹(HZ)患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一段时间者。PHN的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是由于带状疱疹初期误诊或治疗不规范或患者免疫力低下和/或紊乱所致。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趋化因子水平,探讨HZ急性期机体免疫状态与PHN发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PHN的发病机制,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45例HZ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A(PHN未发病)组和B(PHN发病)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C(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FACS)和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HZ急性期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包括IL-2、IFN-γ、IL-4、IL-10水平和血清趋化因子包括MCP-1、IP-10、RANTES、Fkn水平,探讨PHN发病与机体细胞免疫状态、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趋化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各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年龄和急性期疼痛VAS评分高于A组(P<0.05)。各组间IL-2、IFN-γ、IL-4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IL-IO水平高于C组(P<0.05),但B组与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MCP-1、Fkn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P<0.05),但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P-10、RANTE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⑴HZ急性期存在免疫力低下和/或紊乱,表现为Thl/Th2比例的失衡。⑵趋化因子的类型和表达量的差异是Th1/Th2平衡调节的重要因素,其中MCP-1、Fkn表达下调可能与PHN发病有关。

著录项

  • 作者

    伍小敏;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
  • 学科 麻醉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祝胜美;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752.120.5;R361.3;
  • 关键词

    带状疱疹; 遗神经痛; 流式细胞术; 趋化因子; 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