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内侧孔入路技术(AM技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肌腱定位研究
【6h】

前内侧孔入路技术(AM技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移植肌腱定位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术后磁共振和放射学的定量分析,以及临床随访结果,对比分析前内侧孔入路技术(AM技术)和经胫骨隧道技术(TT技术)两种ACL重建技术的优缺点。
   方法:本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共70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病例,按AM技术和TT技术,分为AM组和TT组,其中AM组33例,TT组37例。术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估(Lysholm评分和Pivot shift试验)、MRI检查测矢状位ACL角度和ACL-Blumensaat线夹角,以及膝关节侧位片Amis法测股骨隧道位置,比较两者治疗效果。
   结果:用AM技术重建ACL临床评估显示,术后六个月Lysholm评分为88.4,而TT组仅为82.0,并且Lachman轴移试验AM组显著小于TT组(P<0.05)。从MRI上,TT组的矢状位ACL角度为61.34°4±3.05°,显著高于AM组(52.88°±2.78°)和正常组(51.89°±1.95°)(P<0.05)。而ACL-Blumensaat线角度测量中,TT组为14.17°±4.59°,明显高于AM组的4.96°±0.77°和正常组的4.49°±0.83°(P<0.05)。通过Amis法测量股骨止点,AM组的股骨隧道位置在62.1±2.2%,跟正常组的位置(61.8%±3.1%)接近,而和TT组的股骨位置(48.8±6.9%)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相对于TT技术,AM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股骨隧道,实现解剖重建ACL股骨止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