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话语与贸易纠纷——中美轮胎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
【6h】

话语与贸易纠纷——中美轮胎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导言

1.1 选题缘起

1.1.1 愈演愈烈的中外贸易纠纷

1.1.2 中西方话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贸易话语研究

1.2.2 中美轮胎贸易特保案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

1.5 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研究框架

2.1 理论基础

2.1.1 话语的界定及其基本属性

2.1.2 贸易纠纷话语的内涵与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化话语分析法(Cultural Approach to Discourse,CAD)

2.2.2 论辩话语的“策略机动”分析方法(Strategic Maneuvering)

2.3 语料收集与处理

2.4 本章小结

3 语境分析:中美贸易纠纷与轮胎特保案

3.1 中美贸易纠纷

3.1.1 中美贸易纠纷的三个阶段

3.1.2 影响中美贸易纠纷的主要因素

3.2 中美轮胎特保案

3.2.1 何为“特保”

3.2.2 中美轮胎特保案的背景与主要进程

3.2.3 美国发起特保案的真实目的

3.3 本章小结

4 中美轮胎贸易纠纷话语的宏观分析与对比

4.1 中美轮胎贸易纠纷的话语互动过程

4.2 话语主体分析

4.2.1 纠纷双方话语主体总体布局

4.2.2 问题与讨论

4.2.3 结论

4.3 话语媒介分析

4.3.1 纠纷双方使用的话语媒介

4.3.2 问题与讨论

4.3.3 结论

4.4 话语主题分析

4.4.1 话语主题的提取

4.4.2 纠纷双方的话语主题设置

4.4.3 问题与讨论

4.4.4 结论

4.5 研究启示

4.6 本章小结

5 中美轮胎贸易纠纷话语中的论辩策略分析与对比:以两封公开信为例

5.1 USW公开信的论辩策略分析

5.1.1 公开信的发布背景和论辩结构

5.1.2 公开信中的策略机动

5.1.3 总结

5.2 中国五矿商会和中橡协公开信的论辩话语策略分析

5.2.1 公开信的发布背景与论辩结构

5.2.2 公开信中的策略机动

5.2.3 总结

5.3 研究启示

5.3.1 中方贸易纠纷话语论辩策略的改善

5.3.2 特保措施“(不)正当性”的话语策略构建

5.4 本章小节

6 结语

6.1 结论与启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6.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语料来源网站

附录二 中美轮胎贸易纠纷中各方主要话语行为的总体布局

附录三 USW致美国国会的公开信中译文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国际贸易纠纷不仅是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层面的问题,还与纠纷双方的话语互动密切相关。话语在贸易纠纷的产生、持续、加剧、转化和消解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国内外学界仅有少量研究初步探究了贸易纠纷的话语原因和话语对策。但是,这些研究既没有针对贸易纠纷话语的特点提出系统的话语研究范式,也缺乏清楚明了的纠纷话语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因此很难令人信服。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轮胎特保纠纷话语的系统研究达成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构建起中外贸易纠纷话语的基本研究框架;二是反思中国在此次贸易纠纷话语应对上的经验与不足。这两个研究目的在文中被进一步细化成了三个主要研究问题:(1)从宏观角度上看,纠纷双方(支持特保措施方与反对特保措施方)在轮胎贸易纠纷中是如何布局各自话语行为的?(2)就微观话语个案而言,纠纷双方在轮胎贸易纠纷中各自运用了哪些具体的话语策略?(3)上述发现对中国更加智慧地应对贸易纠纷有何启示?
   围绕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首先论证了贸易纠纷话语的语境、社会和文化三重属性及其论辩互动、跨文化交际和权力争斗特质。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文化话语研究方法,从话语主体、话语媒介和话语主题三个方面对我们收集到中美贸易纠纷话语语料进行了宏观分析与对比;然后通过论辩话语研究的”策略机动”分析方法分析对比了特保案原诉方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2009年8月31日致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公开信和中国五矿化工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09年7月27日致奥巴马和美国贸易代表(USTR)的公开信中的论辩策略机动,试图从微观上深入剖析纠纷双方在轮胎贸易纠纷中运用的话语策略及对应的语言形式。
   研究结果显示,宏观上看,中美轮胎贸易纠纷中的话语主体主要有政府部门、国家官员、行会/工会、轮胎企业、媒体、专家和学者六类,他们所使用的话语媒介主要有公告、公开信、听证会、会晤、新闻发布会和大众媒体,其话语主题主要集中于特保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上;微观上看,USW公开信和中国五矿商会、中橡协公开信冲突、开始、论辩和结束四个阶段的策略机动综合体现在潜在话题、迎合听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诉诸权威、预设、省略、隐喻、弱点规避、迎合受众偏好、指称、不言而喻、情态习语、平行结构、对比、讽刺、归类、概括、让步、一致、诉诸普遍价值观、视角化、模糊表达、重复、统计、诉诸对手妥协之处等多种话语修辞策略的使用上。这些话语策略为受众看待、理解特保措施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与方法,在特保措施“(不)正当性”的构建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与支持特保措施的美国话语群体相比,中国方面在话语主体布局、话语媒介占有和话语主题设置上呈现出很多不足;与USW公开信中的策略机动相比,中方公开信在冲突阶段意见分歧类型界定、开始阶段出发点的选择、论辩阶段话题选择三个方面以及对比、统计等具体话语修辞策略的使用上均有一定偏差。但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与之前众多贸易纠纷案件中的话语表现相比,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话语应对的重要性,且在话语应对策略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针对中国方面的上述不足,本文建议中国在宏观话语布局上应该:(1)不仅要发动国内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行会、专家、媒体等“该说话的人”出面据理力争,还要努力让对方国家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和“意见领袖”站出来为中国“说话”。(2)根据公告、公开信、听证会、会晤、新闻发布会和大众媒体等六大类话语互动媒介的不同特点对其加以充分、灵活的占有与使用。(3)在话语主题的设置上避免使用简单断定却无力佐证的主题设置模式,而应牢牢锁定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逐一进行多个层面的、有理有据的回答。(4)进一步掌握国际贸易纠纷处理的“游戏规则”,熟稔对方国家的贸易纠纷处理程序和常规套路。在微观论辩策略的操控上,中国方面应该:(1)在清楚界定冲突、开始、论辩和结束四个重要阶段辩证目标的同时根据语境合理、巧妙地设置各阶段的修辞目标。(2)根据不同阶段的辨证和修辞目标,综合考虑潜在话题选择、迎合听众需求和表达方式选取三个方面的策略机动。此外,无论是在宏观话语布局还是微观论辩策略的操控上,中国方面都应该熟悉受众的文化话语表达,正视中西方文化话语表达方式上差异,做到“以你的道理论证我的立场”。
   基于贸易纠纷话语的内涵与特征,结合本文的实例分析,我们认为对中外贸易纠纷的话语研究至少可以采取两种不同思路:第一是从话语主体、话语媒介、话语主题、话语目的、话语效果等宏观角度剖析、对比中外双方在贸易纠纷中对各自话语行为的布局与安排。第二是从微观论辩话语策略的角度分析、对比、阐释中外双方在贸易纠纷中对话语/论辩策略及相应语言形式的操控。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并论证了“中外贸易纠纷话语研究框架”,突破了中外/国际贸易纠纷的传统研究模式,拓展了贸易纠纷研究和话语研究的视角。此外,本文还首次为中国智慧应对中美(外)贸易纠纷提供了话语使用方面的系统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