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常规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6h】

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常规全髋置换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背景和研究目的:
   髋关节表面置换(HRA)手术治疗年轻和运动要求较高的退行性髋关节疾病患者已经开始逐步开展起来。但也有很多学者质疑HRA相对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THA)的优越性,因为HRA的相对较高的术后翻修率以及假体金属摩擦界面造成的离子介导的超敏反应所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仍然不能令人放心。我们通过这项回顾及Meta研究,着重分析和阐述这两种术式在临床效果以及影像学表现等方面的差异,以此来对HRA的临床决策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我们进行的研究检索工具涵盖了主要的几种医学数据库,包括Medline,OVID以及Cochrane实验注册中心和CNKI。此外我们还查阅了一些会议论文纪要中未经正式发表的灰色文献以及手工查阅了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Journal of Arthoplasty,JBJS,以及《中华骨科杂志》和《中华关节外科杂志》。对纳入的文献采用了Cochrane中心的质量评估体系来进行甄别和遴选。我们从896篇文献当中筛选并最终确定其中7篇作为分析的样本。我们通过比较HRA和常规全髋置换之间的平均差(MD)危险度(RR)来对两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在WOMAC评分方面,HRA比THA有优势(MD-1.89,CI(-3.55,-0.23),p=0.03)。但是HRA的翻修率要明显高于THA(RR3.30,CI(1.30,8.34),p=0.01)。HRA的术后病人较THA术后股骨偏心距明显短缩(MD-13.7,p=0.03)同时患肢明显短缩(MD-0.85,p=0.02)。HRA术后病人的异位骨化率比THA也有明显升高(RR1.69,p<0.001)。二者在无菌性松动(RR=0.69,p=0.9),和感染方面(RR=0.46,p=0.1)没有发现统计学差异。在术后脱位率方面,HRA有着明显的优势(p<0.001)。
   结论:
   分析的结果表明接受髋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在术后功能方面的恢复要优于常规全髋置换。然而在异位骨化以及翻修手术方面,常规置换相对于表面置换的优势具有统计学差异。这些差异显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目前尚无法代替常规全髋置换术。目前看来,HRA只适用于少数低龄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姑息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