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诗性反思:金斯利小说研究
【6h】

诗性反思:金斯利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查尔斯·金斯利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传统中的中坚力量和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锋领袖,其小说《酵母》、《奥顿·洛克》和《水孩》体现了作家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金斯利小说研究在国内学界寥若晨星,在海外虽然数量众多,却不够全面,而且同英国文化批评语境的联系不够密切。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原著细读,旨在对金斯利小说所体现的文化反思做出更详尽的论述和梳理,以便填补学界的空缺并引发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的基本论点是:金斯利的小说传承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矛头直指机械化进程引发的劳动异化和灵魂缺席;他的笔触饱蘸文化焦虑,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的焦虑,同时在审美维度上具有独到的品质。笔者将金斯利小说中的文化反思归纳为诗意的反思,并认为金斯利之所以在作品中强调诗意的生活方式,是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生活方式是化解机械话语弊端的有效途径。
   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为什么研究英国作家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1819-75)和他的三部小说?为什么研究金斯利小说中的“诗性”反思?金斯利的“诗性反思”又是怎么体现的呢?
   本研究第一章分析了金斯利小说中诗性思想的特质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得知,通过对诗歌精神的体悟达到培育心灵的目的,是金斯利文化反思的要义。
   第二章旨在说明,金斯利的三部小说均为成长小说的体裁,这体现了作家对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大众微妙价值体验的思索。三部小说中主人公寻找诗意家园的历程,折射出金斯利对于机械话语的焦虑,以及他为改变社会现状所做的探索。
   第三章从金斯利的科学思想和环境思想入手,指出他区别于同时期其他批评家的一个特点,即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人生态度。金斯利认为科学发展同精神信仰并不矛盾,以诗意的态度敬畏自然,是走向和谐的必经之路。同时,金斯利对于时代的环境焦虑和生态愿景也体现了作家对美丽新世界的期待:维多利亚社会需要一场内在的变革将逝去了的诗意维度召唤回来。
   结语部分基于上述讨论得出结论:金斯利的诗性反思体现了作家的文化焦虑,他的小说不但传承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还呈现了独到的批判品质,这一切对变革中的中国社会不无启示。
   注释和参考文献提供了本研究所引用、参考的文献,并对必要的学术概念进行了说明。
   附录部分提供了金斯利生平简介、基督教社会主义运动的今昔介绍以及金斯利小说研究的话语实践(录音文字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