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规模化猪场伪狂犬控制净化研究
【6h】

规模化猪场伪狂犬控制净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病原学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5 猪伪狂犬病的检测

5.1 初步诊断

5.2 病毒分离和鉴定

5.3 动物试验

5.4 血清学诊断

5.5 PCR诊断

6 猪伪狂犬疫苗

6.1 灭活疫苗

6.2 亚单位疫苗

6.3 核酸疫苗

6.4 基因缺失疫苗

7 规模化猪场的净化

7.1 种猪的净化

7.2 仔猪的免疫净化

7.3 其他防控措施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富阳地区2011年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

1.1 实验试剂及仪器

1.2 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章 规模猪场伪狂犬弱毒疫苗滴鼻免疫实验

2.1 试验材料及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规模猪场猪伪狂犬净化试验

3.1 实验地点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2 净化结果及评价

3.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中主要引发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综合症等。目前,虽然我国使用PRV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对该病进行防控,但该病的隐性感染情况还是十分的普遍。在隐性感染下,该病毒会引起免疫抑制、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下降等,严重危害猪群健康,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为了解猪伪狂犬病在富阳地区的流行情况,对2011年度富阳地区采集的855份生猪血清进行了PRV-gB和PRV-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富阳地区血清阳性率gB为83.6%,gE为17.3%。其中屠宰场阳性率gB为80.4%,gE为19.1%,养殖场阳性率gB为84.6%,gE为16.6%。母猪的gB阳性率为100%,gE阳性率为33.6%,其中以2-4胎母猪最高44.4%。仔猪gB阳性率gB为81.3%,gE为12.9,其中30日龄以下仔猪gB阳性率最低为58.6%,其他都大于80%,而gE阳性率各阶段仔猪相差不大。对近4年的阳性率比较显示近4年来富阳地区伪狂犬病基本上处于稳定,对PRV的控制应着重净化母猪群。
   为了寻求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探索滴鼻免疫对仔猪抗体水平的影响,对富阳市3家猪场的仔猪进行伪狂犬弱毒疫苗滴鼻免疫试验,并根据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调整其免疫程序。结果表明,阳性猪场滴鼻加肌注程序免疫后,在90,120,175日龄gE阳性率分别由69.57%,100%,100%降低至41.70%,29.20%和20.80%;阴性和弱阳性猪场2种免疫程序的抗体阳性率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滴鼻加肌注的免疫方案优于单独的肌注免疫方案,在PRV阳性猪场采用滴鼻免疫能阻断PRV的早期感染,保护仔猪免受PRV野毒侵害。而首日龄滴鼻加70日龄肌注的免疫程序能满足猪场防控伪狂犬病的需要。
   为了探索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方法,对富阳市的3家猪场进行伪狂犬净化实验。伪狂犬病的净化采取的是利用伪狂犬病毒基因缺失疫苗免疫与检测淘汰野毒阳性动物相结合,同时做好生物安全工作的方法。结果显示隐性感染猪场(湖汪)、和低野毒阳性率猪场(新徐)在采用这种方法后,在第四次检测达到PRV-gE抗体0检出,显示净化成功。而高阳性率猪场(新钟)在第四次检测中gE阳性率22.3%,显示净化失败。分析新钟场检测数据显示该场开产母猪阳性率较高,显示须继续淘汰阳性母猪。在净化试验后,3家猪场的生产性能都有一定的提高,显示伪狂犬的净化能减少猪场的经济损失,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