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虚土桩法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
【6h】

基于虚土桩法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理论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桩与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接触问题,也是桩基础防震、减震设计以及各种基桩动态测试方法的理论基础。纵观桩基振动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关于桩-桩侧土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而深入。相比之下,由于对桩-桩端土建立严格耦合模型的难度较大,现有成果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鉴于此,基于虚土桩法,本文采用解析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均质地基、成层地基、径向非均质地基中弹性桩、粘弹性桩及大直径管桩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问题。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
   1.考虑土体的竖向波动效应及其粘弹性性质,基于虚土桩法建立了均质地基中桩-桩侧土、桩-桩端土严格耦合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得到了土体纵向振动位移解析解,进一步根据桩土接触面上的位移、应力连续条件,采用积分变换求解了桩身动力控制方程,得到了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在此基础上,利用Fourier逆变换和卷积定理,求得了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基于所得解,详细讨论了不同桩身设计参数时桩端土厚度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土对桩身动力响应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影响厚度,在临界影响厚度范围内,桩端土厚度的变化将会对桩身动力响应产生很大影响。
   2.研究了成层地基中受任意纵向激振荷载作用下的粘弹性桩与土的耦合振动问题,提出了土层层间相互作用简化模型。利用均质地基中给出的求解方法,通过阻抗函数的递推求解得到虚土桩顶部纵向振动复刚度,将其作为实际桩端的支承刚度代入到粘弹性桩的边界条件中,进而得到了桩顶动力响应的理论解,并通过与单层严格解的对比论证了土层层间相互作用简化模型的精确性和适用性。基于所得解,详细讨论了成层桩端土性质、桩端沉渣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3.为考虑施工效应引起的桩侧土体和桩端土体的径向非均质特性,提出了考虑土体竖向波动效应及粘弹性性质时的土体复刚度传递模型。结合边界条件,对桩侧任意圈层的土体平衡方程由外而内逐圈层求解,求得土体与桩接触面上的剪切复刚度,采用成层地基中给出的求解方法,进而求解得到桩顶动力响应的理论解。基于所得解,详细讨论了桩侧土施工扰动效应、桩端土挤密效应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并系统分析了任意段变阻抗桩的纵向振动特性。
   4.基于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的本构方程以及单相弹性土介质的运动方程,给出了考虑土体竖向位移及其粘弹性性质的土体动力控制方程,采用成层地基中给出的求解方法,通过严格求解得到桩顶动力响应的理论解。基于所得解的参数分析表明,不管是桩端土还是桩侧土,竖直面上的剪切模量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要比水平面上的剪切模量的影响大的多。因此,当考虑土体竖向波动效应时,竖直面上的剪切模量对桩土系统振动特性起着主导作用。
   5.分别以内壁侧摩阻力及附加质量的方式考虑土塞对管桩的动力作用,建立了考虑土塞效应时大直径管桩纵向振动的定解问题,通过严格求解分别得到了管桩桩顶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及半正弦脉冲激励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基于所得解的参数分析表明,不管是大直径混凝土管桩还是钢管桩,管桩壁厚越小,管桩的有效测试长度越短;在桩顶速度时域响应曲线上,土塞顶部界面位置处会出现类似扩颈桩段的反向反射信号;由于土塞的存在,填充土塞桩段的综合波速会小于管桩材料的一维弹性纵波波速,且土塞高度越高,填充土塞桩段的综合波速越小。基于理论分析的结果和模型试验的验证结果,本文定义了一个工程上很有用的概念,即管桩的视在波速。并指出,在工程测试时,应该选用管桩的视在波速作为测试波速。
   本文提出的虚土桩法是对桩-桩端土相互作用模型的一个有益补充,基于本文工作所得出的一些新结论、新现象可以用于桩基础防震、抗震设计、动力基础减振设计及基桩动态测试分析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