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天山西段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6h】

南天山西段新生代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1.6 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曩

2.2 新生代地层格架

第3章 铁格热克萨孜新生代沉积特征

3.1 铁格热克萨孜剖面沉积描述

3.2 砾石统计

3.3 沉积学特征变化及其构造意义

3.4 小结

第4章 山前新生代沉积学特征的对比分析

4.1 新生代沉积物特征对比

4.2 新生代南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活动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之后印度板块向北的持续挤压作用的影响,已被剥蚀夷平的晚古生代南天山造山带复活,发生陆内造山作用,并向盆地内大规模逆掩,导致岩石圈挠曲沉降,在山前带形成了沉积巨厚新生代沉积物的前陆盆地。但是这一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文以南天山西段山前铁格热克萨孜剖面为重点,开展南天山西段山前新生代的沉积学特征及其沉积相的演变研究,揭示南天山西段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沉积记录;并从沉积记录的角度分析南天山西段的构造活动过程。这一研究对系统建立南天山新生代构造活动的时空演变与盆山耦合过程及其陆内造山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认识:
   1.南天山山前铁热克萨孜地区,在古近纪-中渐新世处于稳定的滨-浅海相沉积环境中。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铁热克萨孜地区主要为一套滨湖相-半深湖相沉积体系;中中新统安居安组主要为浅湖相-半深湖相砂岩夹泥岩。中新世晚期-第四纪,即帕卡布拉克组至西域组沉积时期,铁热克萨孜地区由辫状河道相沉积体系逐渐过渡为冲积扇相沉积体系,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越来越粗,砾石逐渐增多,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呈现出三个沉积旋回。
   2.铁热克萨孜地区渐新-中新统克孜洛依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的始-渐新统巴什布拉克组沉积之上,反映渐新世晚期铁热克萨孜剖面周缘的南天山造山带存在一次构造活动。
   上新世中期以来,即研究区阿图什组上段沉积时期以来,铁格热克萨孜地区沉积物主要为巨厚层状砾岩,砾石呈次棱角状-棱角状,分选极差,强烈偏向粗粒的砾石结构反映砾石为近源堆积的产物。这些沉积特征表明南天山自上新世中期以来剧烈抬升,大量的剥蚀物快速地堆积在近源的铁格热克萨孜地区。
   3.横向上位于铁热克萨孜东侧、南天山西段山前黑孜威地区的克孜洛依组与下伏巴什布拉克组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克孜洛依剖面巴什布拉克组上部地层缺失;区域上,南天山山前带海相地层消失,开始接受陆相沉积,以上特征均反映渐新世晚期,南天山存在一次构造活动,这与前人在南天山山前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以及磁性地层学的研究成果相近。
   上新世中期以来,南天山山前带广泛发育冲积扇相砾岩,并且砾岩中火成岩和变质岩砾石增多,砾石粒径快速增大。持续的构造活动还导致了更新统乌苏群与下伏西域组之间的区域性不整合,反映南天山自上新世中期以来剧烈的抬升活动。
   4.中新世晚期-第四纪西域组沉积时期,铁格热克萨孜地区沉积物自下而上组成三套沉积旋回,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砾石统计所反映的砾石粒径也表现出明显的3旋回特征。从第一旋回至第三旋回,沉积体系表现出越来越高能的特征,这反映出铁格热克萨孜剖面所在地区距离沉积物源区越来越近,表明南天山西部铁格热克萨孜地区新生代晚期(中新世晚期-第四纪)存在3期向盆地的拓展活动,为南天山山前晚新生代的多期拓展提供了证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