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铈基磷族化合物中磁性和近藤效应的研究
【6h】

铈基磷族化合物中磁性和近藤效应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

表格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

1 绪论

1.1 费米液体理论

1.2 磁性交换作用

1.3 近藤效应与量子临界点现象

1.4 晶体场效应

1.5 铁基化合物简介

1.6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点

2 样品的制备及测量方法

2.1 样品的制备方法

2.2 样品的物性测量

2.3 静液高压下的输运性质测量

3 CeFeAs1-xPxO1-yFy中的d-f电子相互作用

3.1 实验方法简介

3.2 CeFeAs1-xPxO的两个量子临界点

3.3 CeFeAs1-xPxO0.95F0.05中超导和Ce-4f磁性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CeNiAsO中压力驱动的量子临界点

4.1 实验方法简介

4.2 CeNiAsO:一个反铁磁密度的Kondo Lattice系统

4.3 CeNiAsO中压力驱动的量子临界点

4.4 本章小结

5 CeNi2As2的磁性和晶体场效应的研究

5.1 实验方法简介

5.2 CeNi2As2的磁性和晶体场效应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7 博士期间其他方面的研究

7.1 LnFeAsO磁性驱动的结构相变

7.2 拓扑绝缘体Bi2Te2Se中的静液压力效应

7.3 Li2RhO3:自旋玻璃态的相对论性Mott绝缘体

附录A Ce1111和Eu122系列的对比总结

附录B 比热肖特基异常公式的推导

附录C CeNi2As2中的晶体场效应的计算

附录D 空穴带电导率公式的推导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展开▼

摘要

磁性和近藤(Kondo)效应是强关联电子系统中的两个重要角色。经典的Doniach相图告诉我们,它们不同程度地依赖于局域磁矩与传导电子之间的近藤耦合强度,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相互竞争。在实际的材料中,这种竞争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相图以及奇异的物理性质。本文在铁基超导体研究背景下,重在研究含Ce的磷族化合物中磁性与近藤效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类层状的磷族化合物中,稀土元素(Ce)层和过渡金属层之间的层间杂化形成了天然的近藤耦合,而这种耦合强度又依赖于具体的晶体结构以及过渡金属的种类,这使得本文所述的内容引人注目。 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三个体系的Ce基磷族化合物:(1) CeFeAsO1-yFy中As位的P元素取代,发现了CeFeAs1-xPxO1-yFy中的磁性和近藤效应竞争引起的两个量子临界点(QCP),研究了d-f电子间相互作用与超导的关系;(2)反铁磁体CeNiAsO中存在增强的电子关联效应,并同时研究了CeNiAsO的物理压力效应和CeNiAs1-xPxO中P/As掺杂引起的化学压力效应;(3) ThCr2Si2型CeNi2As2单晶样品的磁性与晶体场效应。所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对于CeFeAsO体系的As位P掺杂效应,我们首先得到了CeFeAs1-xPxO(0≤x≤1)完整的电子态相图,并观察到As位的P掺杂,一方面抑制了Fe2+的磁性相变得到第一个QCPxc1(~)0.4,另一方面,这种化学压力又驱动Ce3+磁矩发生AFM-FM序的转变(xc3(~)0.37),而在更高的P掺杂浓度下,我们又得到了第二个FM序消失的QCP xc2(~)0.92,并在xc2附近观察到了重费米子行为以及奇异的非费米液体行为。然而,与其他铁基化合物的P/As掺杂效应不同的是,这里整个P/As掺杂区间内温度2K以上没有观察到超导现象。我们继而研究了CeFeAs1-xPxO0.95F0.05体系中的P/As掺杂效应。在这里,CeFeAsO0.95F0.05本身是一个处在超导边界的反铁磁体,Fe2+的磁性已被很大程度上抑制,并存在Ce-AFM引起的超导再入现象。在这个体系中P/As掺杂的xc1(≤)0.4,而xc3则移动到了0.45附近。xc1和xc3的分离使得在相图上形成了很宽的超导区间,0≤x≤0.53,这个超导区间涵盖了Ce3+的AFM-FM的转变(即xc3)。我们发现,在Ce-AFM区,Ce的磁性和超导洽然共存,而在Ce-FM区,Ce的磁性则与超导存在强烈的竞争。Ce-FM区一直延续到CeFePO0.95F0.05(x=1),这使得第二个QCP xc2被“移出”了相图的边界。我们通过F掺杂对于CeFeAsO和CeFePO的不同效应分析了这些实验结果。 (2)对于CeNiAsO体系,我们首先系统地研究了它的物理性质,发现Ce3+在低温下连续发生两次AFM相变,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N1=9.3 K,TN2=7.3 K,同时Ce-4f电子与Ni-3d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的杂化作用,这产生了较高的电子比热系数γ0=203 mJ/(mol·K2)以及Kondo温度TK~15K。接着,我们又同时研究了物理压力效应和P/As掺杂引入的化学压力效应。我们发现这两种压力效应都能调控CeNiAsO的物理性质。在压力下,AFM序被抑制并连续地消失于量子临界点,pc=6.5 kbar,xc=0.4。进一步地研究显示,在这个QCP附近还伴随着Ce-4f电子的局域化-退局域化的变化,这表明这种量子临界点可能是Kondodestruction型的。这个假设得到了基于LDA+DM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支持。 (3)对于CeNi2As2,我们首先成功地用NaAs助熔剂法得到了毫米尺寸大小的ThCr2Si2型CeNi2As2单晶样品,并研究了它的物理性质。我们发现,和CaBe2Ge2型的CeNi2As2不同,ThCr2Si2型的CeNi2As2是一个具有高度磁各向异性的单轴反铁磁体,Ce3+磁矩在TN=4.8K以下形成反铁磁长程序,并确认c轴为易磁化轴。同时,我们又在TN以下观测到了由外磁场B‖ c引起的自旋翻落的亚铁磁转变。其次,显著的晶体场(CEF)效应在所有物理性质测量中都被观察到,我们基于CEF理论进行了详尽的计算,并给出了CeNi2As2中Ce3+(j=5/2)在CEF中的能级劈裂情况:△1=325 K和△2=520K。第三,我们得到了一个巨大的磁阻挫系数f=|θW|/TN,同时,面内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和低温XRD衍射实验都表明可能存在一个由Ce-4f电子的磁阻挫导致的微小的结构相变。而在这个体系里,近藤效应是比较微弱的。 通过对CeFeAs(P)O、CeNiAs(P)O和CeNi2As2三个体系的Ce基磷族化合物的磁性和近藤效应的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基本规律。 本文最后,还简单地介绍了博士期间的其他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1)低温XRD实验探测LnFeAsO(Ln=La,Sm,Gd,Tb)中磁性驱动的结构相变;(2)拓扑绝缘体Bi2Te2Se的静液压力效应;(3)相对论性莫特绝缘体Li2RhO3中的自旋玻璃态。

著录项

  • 作者

    罗永康;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凝聚态物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许祝安,戴建辉,N.P.Ong;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族化合物; 磁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