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ADASI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NOTCH3基因突变研究
【6h】

CADASIL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NOTCH3基因突变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非动脉硬化、非淀粉样变的遗传性动脉疾病,是一种成年发病的单基因遗传性卒中疾病。因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复杂多变,确诊仍有赖于皮肤活检或基因检测。目前皮肤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外噬锇颗粒的沉积,被认为是CADASIL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然而,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EM)评估皮肤小动脉的噬锇颗粒不够敏感,假阴性率可高达50%;不同的研究也表明该检查的敏感性是千差万别的。故目前NOTCH3基因突变检测仍然是诊断CADASIL的金标准。
  现金世界已报道该病的500多个家系,已发现190多种不同NOTCH3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点突变,剪切突变和缺失突变,其中95%为点突变,几乎90%的突变位于2-6号外显子,尤以4号、3号外显子多见。为此,对于临床疑似患者,行上述局限性外显子检查,可以对疾病作出快速诊断。但是,最近研究发现,不同地域CADASIL患者的基因突变好发位点和基因检出率存在不同,这可能是种族差异所致,也可能存在其它因素,因即使在同一种族人群,位于不同地域的患者的基因突变好发位点也存在不同。故在制定基因检查策略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种族、地域差异性,通过基因检测进一步完善疾病的诊断。迄今为止,国内报道的外显子突变无明显聚集性,已发现的突变位于2号、3号、4号、6号、10号、11号、18号和20号外显子,也尚无较大样本NOTCH3基因突变检出率的研究。
  另外由于NOTCH3基因存在33个外显子,目前检测到的突变位点广泛分布在2-23号外显子内,基因突变检测价格昂贵,耗费时间长,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常规方法。如何能够根据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分析,发现有效的特征用于筛选合适的基因检测患者,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课题对一组临床疑诊为CADASIL的患者进行NOTCH3基因2-23号外显子突变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1)了解该组患者的NOTCH3基因突变情况,明确诊断并了解我国国内CADASIL患者基因突变的热点分布情况和基因突变检出率情况,为制定合适的基因诊断流程提供依据;(2)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对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突变组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可用于判断适合基因筛查的有效特征。
  研究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NOTCH3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明确该组患者的NOTCH3基因突变情况,明确诊断并了解我国国内CADASIL患者基因突变的热点分布情况和基因突变检出率情况,为制定合适的基因诊断流程提供依据。
  方法:
  对来自我国华东地区的35个无关家庭的35例临床疑诊为CADASIL的患者行NOTCH3基因2-23号外显子基因突变分析;同时对先证者存在NOTCH3基因突变的8个家系的17例家系内成员进行相应突变外显子检测;通过设立家系外100例正常健康对照来验证所有检测到致病突变;根据检测结果,计算NOTCH3基因突变检出率,并结合文献分析我国国内NOTCH3基因的突变热点分布区。
  结果
  我们在13个家系中检测到了9种不同的错义点突变(p.C43Y,p.R90C,p.R110C, p.R133C, p.R141C, p.C144S, p.R153C, p.C155W, p.R182C),其中p.C43Y突变和p.C155W突变在国际上首次被发现;该组患者中NOTCH3基因的突变检出率为37.1%(13/35),所有检测到的致病突变均位于2号、3号和4号外显子中。另外在1个家系的22号外显子中检测到一目前意义不明的多态改变(p.R1175W),在3号和4号外显子分别检测到一个不涉及氨基酸改变的多态c.C303T和c.A606G。
  结论:
  1) p.C43Y突变和p.C155W突变是两种新的错义点突变,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
  2) NOTCH3基因4号外显子和3号外显子是我国大陆华东地区CADASIL患者的突变热点分布区。
  3)该组临床疑诊CADASIL患者的NOTCH3基因突变检出率仅为37.1%,提示可能存在其他致病基因。
  4) NOTCH3基因22号外显子p.R1175W改变可能与CADASIL发病有关。
  第二部分 CADASIL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研究
  目的
  在基因检测基础上,对NOTCH3基因突变组和无突变组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可用于判断适合基因筛查的有效特征。
  方法:
  对能获得详细的临床资料并完成头颅磁共振扫描的25例NOTCH3基因突变患者和22例NOTCH3基因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突变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认知功能与影像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分析,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定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临床特点方面:两组在发病年龄(38.36±7.98 vs49.05±8.41,p<0.001),入组年龄(45.52±9.61 vs51.91±8.71,P=0.022),阳性家族史(78.6% vs33.3%,p=0.015),高血压病患病率(8.0% vs40.9%,p=0.014)和既往降压药物使用(8.0%vs40.9%,p=0.01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既往降压,抗栓药物使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影像学方面:基因突变组脑白质高信号体积(70.81±44.90 vs42.24±22.24,p=0.025)与无突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累及颞极(72.0% vs27.3%,p=0.003),外囊(84.0% vs27.3%,p<0.001)明显较基因无突变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在脑干白质高信号,脑内腔隙灶的检出率,分布部位(皮质下,皮层,脑干)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脑内腔隙灶数目上(5.33±3.96vs2.00±2.45,p=0.007),突变组明显较无突变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内微出血灶发生率,脑内微出血灶数目和MRA上颅内大动脉狭窄均无统计学差异。突变组患者的MMSE评分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脑内腔梗灶数目呈负相关,而与脑内微出血程度无明显相关。3.对存在MRA颅内大动脉狭窄的NOTCH3基因突变患者进一步分析发现,有颅内大动脉病变的CADASIL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62.5% vs17.6%,p=0.061)和高血压患病率(40.0% vs0.0%,p=0.065)较无颅内大动脉病变的CADASIL有增高的趋势,但因受病例数少的影响,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两者在临床特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影像学上出现严重脑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和基底节外囊区,阳性家族史可以作为临床诊断CADASIL的有利指标,发病年龄小于45岁有利于CADASIL诊断,而临床表现(头痛,卒中,精神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和影像学上出现皮质下腔梗灶、皮层梗死灶和脑内微出血不能用于区分NOTCH3基因突变患者与无突变患者。
  2、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和颅内大动脉狭窄不能作为CADASIL的排除标准。
  3、CADASIL患者认知功能可能与脑白质高信号体积、脑内腔隙灶数目呈负相关,但与脑内微出血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