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14年3月19日冰雹天气发生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6h】

2014年3月19日冰雹天气发生的分析与数值模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

1.4 本文的创新点

1.5 本文的结构组织

2 资料来源和介绍

2.1 资料来源

2.2 资料基本处理

3 2014年3月19日冰雹过程分析

3.1 近年来台州附近地区的冰雹发生情况

3.2 个例简介

3.3 大尺度环境背景场

3.4 地面观测实况

3.4.1 降水、冰雹和大风实况

3.4.2 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3.5 雷达资料特征

3.6 中尺度分析

3.7 强冰雹指数

3.7.1 强冰雹指数介绍

3.7.2 强冰雹指数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冰雹个例模拟

4.1 WRF模式简介

4.2 方案设计

4.3 模拟试验结果对比

4.3.1 降水对比

4.3.2 环境背景场对比

4.3.3 地面风场、雷达反射率对比

4.4 中尺度分析

4.5 云微物理分析

4.5.1 云冰分析

4.5.2 云水分析

4.6 触发机制探讨

4.6.1 热力条件

4.6.2 动力条件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冰雹天气作为一种致灾性很强的固态降水过程,对工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冰雹天气过程的生成、发展的影响机制,本文选取了一次强烈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来分析其云微物理结构特点,进而研究此次过程的具体成因和作用机理。
  选取的冰雹天气过程发生2014年3月19日傍晚,初春时节冷暖空气相互交汇频繁,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交汇,进而形成的冷锋锋面系统,此次天气过程就是在此环流背景下产生的锋面暖区冰雹大风天气。利用地面自动站资料的实况分析表明,地面出现并明显维持有一条辐合线,强烈的辐合引起了剧烈的上升运动;同时由于冷空气南下导致大气可含水量降低,相对湿度显著提高,暖湿空气的上升运动引发降水和冰雹天气。
  利用温州、台州地区的雷达资料所做的雷达反射率图及其垂直剖面上,观察到了有界弱回波区等表征冰雹天气的显著特征,并分析探讨了利用雷达反射率所计算的强冰雹指数(SHI)对冰雹过程的指示意义。
  通过WRF数值模拟对此次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中尺度分析,并通过对云微物理结构的分析进而分析冰雹的成因和影响机制。在模拟结果中,云层中的冰晶、水滴的含量和分布情况,为冰雹提供了充足的来源。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的碰并机制,云层中大量的冰晶粒子并未有效形成雹粒,导致地面并无降雹产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