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川崎病延迟诊断、丙球耐药和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研究
【6h】

川崎病延迟诊断、丙球耐药和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论文图表清单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不完全KD和过渡型KD研究结果

3.3 不同年龄段KD研究结果

3.4 病原体阳性KD研究结果

3.5 延迟诊断KD研究结果

3.6 IVIGRKD研究结果

3.7 急性亚急性期KD合并CAL研究结果

3.8 恢复期KD合并持续性CAL和暂时性CAL研究结果

3.9 恢复期KD合并CAD和CAA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KD流行病学和临床基本特征

4.2 不完全KD和过渡型KD的临床特征

4.3 ≤6月龄KD和>5岁KD的临床特征

4.4 KD合并病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

4.5 延迟诊断K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4.6 IVIGRKD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分析

4.7 急性亚急性期KD合并CAL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分析

4.8 恢复期KD合并持续和暂时CAL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分析

4.9 恢复期KD合并CAD和CAA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分析

4.10 局限性

5 结论

6 论文表格合集

参考文献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明确不完全和过渡型KD、年龄相关KD、 KD合并病原体感染、KD延迟诊断、IVIGRKD、急性亚急性KD合并CAL、恢复期KD合并CAA或持续CAL的临床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和(或)建立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1-2014.12间KD住院病例和发病1月心超随访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组间有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最后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AUC值、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1. 基本资料本组资料男女比为1.62∶1,6月-5岁占71.3%;5-6月住院比例为22.8%,12-1月住院仅13.7%;双变量直线回归分析KD月住院例数与杭州市当月平均PM10关系为R2=0.0342,p=0.12,与当月平均PM2.5关系为R2=0.0888,p=0.157; IVIGR发生率为17.9%,急性亚急性期CAL发生率为24.1%,恢复期(发病1月)暂时性CAL占13.7%持续性CAL占12.6%, CAD占12.5%,CAA占2.3%,GCA占0.5%。
  2. 与iKD组比较,cKD组血常规指标(IVIG治疗前后血沉,CRP,WBC,NE,NE绝对值)和血生化指标(ALT、TBil和GGT升高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升高,ALB显著降低;iKD组延迟诊断比例显著升高(3.8% vs10.5%,p=0),两组IVIGR(18.7% vs.17.3%,p=0.392)和CAL(22.4% vs.25.3%,p=0.115)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tKD与cKD、iKD比较分别有8个、33个实验室指标有显著差异,IVIGR率无显著差异(17.4% vs18.7%、17.2%;p=0.692),tKD组延迟诊断率与cKD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iKD(3% vs3.8%、12.4%;p=0.557和0),tKD组CAL率显著低于cKD、 iKD两组(15.5%vs22.4%、22.7%; p=0.013和0)。
  3. 与典型年龄组比较,小年龄组KD入院主要诊断标准数显著减少而大年龄组无显著差异,大年龄组KD延迟诊断比例显著升高而小年龄组无显著差异,大和小年龄组性别比例、IVIGR和CAL率均无显著差异;与典型年龄组比较,血常规指标(IVIG治疗前后WBC,LY,LY绝对值,EO,EO绝对值,MO,MO绝对值,Plt和PCV)在小年龄组显著升高而在大年龄组显著降低,病原体阳性率、ALB和血钠在小年龄组显著降低而在大年龄组显著升高。
  4. 与病原体阴性KD比较,病原体阳性KD男女比例显著降低,>5岁KD比例升高,KD延迟诊断、IVIGR和CAL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常规指标(IVIG治疗前后ESR,WBC,NE,NE绝对值,LY,NLR)和血生化指标(ALT,AST,ALB,TBil)均无显著差异。
  5. 与无延迟诊断KD比较,延迟诊断组男女比例、>5岁KD比例和CAL率显著升高(2.23∶1 vs1.57∶1,p=0.047;19.6%vs13.2%,p=0.026;44.3% vs21.6%,p=0),血常规指标(治疗前后CRP,NE,NE绝对值,NLR)和血生化指标(ALT,TBil,GGT,铁蛋白)显著降低;多因素回归分析入院发病≥9天延迟诊断OR为19.5,总热程≥10天OR为36.1,主要诊断标准数越少OR越高。
  6. 多因素回归分析IVIGRKD的OR值表明总热程≥7天为2.94,延迟诊断为1.64,GGT≥25U/L为1.38,血钠≤135mmol/L为1.68,治疗前NLR≥2.8为1.58,治疗前Plt≤350×10^9/L为1.39,联合预测的AUC为0.685,敏感性60.7%,特异性66.5%。多因素回归分析≤6月IVIGRKD的OR值表明总热程≥7天为3.63,血钠≤135mmol/L为2.02,治疗前NLR≥1.9为3.11,治疗前Plt≤350×10^9/L为2.20,联合预测的AUC为0.746,敏感性82.1%,特异性53.8%。
  7. 多因素回归分析急性亚急性期KD并CAL的OR值表明男孩为1.45,总热程≥8天为1.78,IVIGR为1.42,ALB≤35.9g/L为1.53,治疗前MO≥5.9%为1.36,联合预测的AUC为0.634。多因素回归分析≤6月急性亚急性期KD并CAL的OR值表明总热程≥8天为3.61,延迟诊断为3.49,ALB≤35.9g/L为2.07,联合预测的AUC为0.731,敏感性64.7%,特异性80.9%。
  8. 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持续CAL相对冠脉正常的OR值表明,男孩为1.50,总热程≥8天为1.91,延迟诊断为3.52,IVIGR为2.24,ALB≤35.9g/L为1.62,治疗前EO≥2.2%为1.51,联合预测的AUC为0.707,敏感性67.8%,特异性63.1%。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持续CAL相对暂时CAL的OR值表明,IVIGR为1.70,GGT≥25U/L为1.55,治疗前Plt≥400×10^9/L为2.09,联合预测的AUC为0.631。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暂时CAL相对冠脉正常的OR值表明,男孩为1.45,总热程≥8天为1.61,血钠≤135mmol/L为1.46,治疗前NE≤59%为1.38,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601。
  9. 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CAA相对冠脉正常的OR值表明,男孩为3.17,总热程≥8天为5.16,延迟诊断为3.71,IVIGR为5.70,联合预测的AUC为0.845,敏感性70.2%,特异性87.5%。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CAA相对CAD的OR值表明,大于5岁发病为4.44,总热程≥8天为3.41,IVIGR为4.10。多因素回归分析恢复期KD合并CAD相对冠脉正常的OR值表明,男孩为1.61,治疗前血沉≥67mm/h为1.59。
  结论:
  1. KD发病以男孩和6月-5岁多见,住院高峰在5-6月而低谷在12-1月;PM10和PM2.5与KD住院人数无线性相关关系;超半数冠脉损伤在恢复期退缩至正常。
  2. 完全KD炎症程度更为剧烈,而不完全KD易致延迟诊断;过渡型KD是KD的一种过渡状态,早期认识可减少延迟诊断和CAL。
  3. KD随发病年龄增大炎症程度减轻,合并病原体感染增多,典型年龄之外易出现延迟诊断。
  4. 女孩和大年龄儿童KD易合并病原体感染;KD合并病原体感染后血管炎症程度、临床表现、治疗和结局均无显著变化。
  5. 延迟诊断KD以男孩和>5岁患儿多见,并易导致冠脉损伤。入院发病天数长,总热程长和主要诊断标准数少是延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6. IVIGRKD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总热程长、延迟诊断、GGT高、血钠低、治疗前NLR升高和治疗前Plt降低;进一步分析≤6月IVIGRKD亚组可优化预测模型。
  7. 男孩、总热程长、IVIGR、ALB低和治疗前MO升高是急性亚急性期KD并CAL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进一步分析≤6月KD亚组并CAL可优化预测模型。
  8. KD并持续CAL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孩、总热程长、延迟诊断、IVIGR、白蛋白低、治疗前血沉升高和治疗前EO升高,可用于联合预测持续CAL。
  9. KD-CAA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男孩、总热程长、延迟诊断和IVIGR,联合预测CAA效果理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