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杏鲍菇优良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6h】

杏鲍菇优良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0 绪论

0.1 杭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

0.2 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0.3 杏鲍菇生产瓶颈问题

0.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日标

1 杏鲍菇优良菌株引种及评价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杏鲍菇不同菌株菌丝长势试验

1.2.2 杏鲍菇不同菌株出菇试验

1.2.3 杏鲍菇不同菌株农艺性状比较

1.2.4 杏鲍菇不同菌株问拮抗试验

1.2.5 杏鲍菇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研究比较

1.2.6 杏鲍菇不同菌株ISSR分子标记鉴定

1.3 本章小结

2 杏鲍菇14号桑枝屑配方试验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杏鲍菇不同栽培方式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试验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杏鲍菇桑枝栽培技术规范

4.1 栽培季节与品种的选择

4.2 菌种的制作与培养

4.3 菇房的搭建与消毒

4.4 栽培料配方

4.5 发菌期管理

4.6 出菇期管理

4.7 采收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杏鲍菇是我国食用菌家族中的新秀,由于其质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人工自然栽培杏鲍菇农户及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企业日益增加,使杏鲍菇产业迅速增长。目前,国内杏鲍菇生产用种是少数的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种,用种比较稳定。一般杏鲍菇自然栽培的农户用种就比较的混杂,造成每年杏鲍菇的品质和产量参差不齐,影响生产效益。杏鲍菇属于珍稀类食用菌品种,国内对杏鲍菇栽培技术的研究颇多,在杏鲍菇生产用品种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杏鲍菇种质资源研究多数集中在单个菌株,全国范围内的品种收集以及选育研究不多。此外,杏鲍菇栽培农户及多数生产企业多数都采用多年的老配方,许多生产用的原材料成本都已经上涨,应该采用更加经济适用的生产配方以及栽培技术来指导杏鲍菇生产。因此,开展杏鲍菇优质菌株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对解决杏鲍菇产业当前面临的种源、配方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菌株筛选、优良菌株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栽培料配方、栽培模式、出菇过程中的水分管理等试验,对杏鲍菇优质菌株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并总结形成一套桑枝栽培杏鲍菇配套栽培技术。
  (1)通过对14个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与亲缘关系、子实体农艺性状各个指标进行了测定,经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P14,菌株子实体呈现圆柱形,单产0.33 kg、商品性好,大小中等、菌盖灰白色,此品种产量高,出菇早,杏鲍菇P14更加适合运用到生产当中。
  (2)开展不同桑枝屑栽培杏鲍菇试验,通过对杏鲍菇生长势、产量以及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杏鲍菇培养料中桑枝屑添加量在37%的以内不会影响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并且在产量上表现较好,其商品性状佳。
  (3)根据杏鲍菇菌棒生产成本分析以及与常规栽培模式进行了产量、农艺性状等对比,发现菌棒式栽培法较传统栽培方法更经济适用,杏鲍菇菌棒卧式栽培适用于大规模的杏鲍菇生产。
  (4)结合杏鲍菇品种、生产配方、栽培模式,以及后期采收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形成了桑枝栽培杏鲍菇技术。

著录项

  • 作者

    陆娜;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园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曹家树,王世恒;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646.14;
  • 关键词

    杏鲍菇; 高产菌株; 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