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语义地图视角下量词“个”的语法化
【6h】

语义地图视角下量词“个”的语法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缘起

1.2.研究现状

1.3.研究方法:语义地图模型

1.4.考察文献

第二章 “个”的语义功能

2.1.先秦到唐以前的“个”

2.2.唐五代时期的“个’’

2.2.1.数量功能

2.2.2.指量功能

2.2.3.无定功能

2.2.4.定指功能

2.2.5.定指性转指功能

2.2.6.余论:形容词+个(+P)

2.3.宋元时期的“个”

2.3.1.数量功能与指量功能

2.3.2.无定功能

2.3.3.定指功能和定指性转指功能

2.3.4.余论:则个、子个、之个

2.4.明清时期的“个”

2.4.1.既有功能

2.4.2.定指性转指功能

2.4.3.定指功能

2.4.4.无定功能

第三章 演变过程与结论

3.1.“个’’的语义地图演变

3.2.“个”的语法化路径

3.3.总结

征引文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量词是汉语中比较特别的一个现象,在诸多量词中,“个”是适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泛化量词之一。并且,“个”在演变的过程当中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因此,本文运用语义地图的方法对古代汉语中“个”的不同功能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刻画出一个立体框架,对比不同历史阶段语义地图的区别,以窥探“个”不同语义功能之间的联繋,从语义的角度解释“个”的功能演变,验证了量词语义地图模型对汉语的历时演变同样具有解释力;运用语法化的理论勾勒“个”演变的脉络,证明了从量词到助词的语法化过程并不是单一、线性的路径,而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分支的演变;还证明了“个”的不同功能是多义现象而非同形现象。除此之外,本文根据“个”这个个案在语义地图中的表现,结合语义演变的规律和历时的语言信息对现有的量词概念空间模型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构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概念空间。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及前人对汉语量词“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概况。并说明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语义地图理论的发展、操作程序和在量词领域的运用现状。第二章主要从历时的角度对古代文献中的“个”进行描写,分析“个”的语义演变过程,并以时代为纲刻画出四个“个”的语义地图。第三章系统地讨论了不同时代之间“个”的语义地图的区别,对现有量词概念空间进行了补充。并根据第二章对“个”的考察归纳出六条“个”的语法化路径。最后本文讨论了汉语史研究,特别是“个”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