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
【6h】

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社会阶层的概述

2.1.1 社会阶层的定义

2.1.2 社会阶层的测量

2.1.3 社会阶层的感知和操纵

2.1.4 社会阶层的社会认知研究

2.2 共情的概述

2.2.1 共情的定义

2.2.2 共情的理论

2.2.3 共情的模型

2.2.4 共情的行为研究

3 研究构思

3.1 问题的提出

3.1.1 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与自利倾向

3.1.2 共情的中介作用

3.2 研究思路与假设

4 研究一: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4.4 讨论

5 研究二: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5.3 讨论

6 研究三: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与道德妥协的关系研究

6.1 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与道德妥协的关系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方法

6.1.3 研究结果

6.1.4 讨论

6.2 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影响道德妥协的验证性研究

6.2.1 研究目的

6.2.1 研究方法

6.2.2 研究结果

6.2.3 讨论

6.3 研究三总讨论

7 研究四: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与自利倾向关系的实验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实验方法

7.3 实验结果

7.4 讨论

8 研究五:个体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影响自利倾向的作用机制研究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方法

8.3 研究结果

8.4 讨论

9 总讨论

9.1 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

9.2 主观社会阶层和客观社会阶层的差异

9.3 共情的中介作用

9.4 研究意义、不足与展望

9.4.1 研究意义

9.4.2 研究不足与局限

9.4.3 未来的研究方向

9.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集中于对高、低社会阶层之间的静态差异进行分析,例如,认为高社会阶层比低社会阶层个体具有更高的自利倾向(Dubois,Rucker,& Galinsky,2015),而忽略了阶层之间动态变化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阶层流动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中介机制。
  研究一以6个自利分配情境为因变量,分析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低主观社会阶层个体的社会阶层流动预期越高,自利分配比例越高,而高社会阶层个体不存在该现象。考虑到自利倾向可能会降低亲社会倾向,并导致道德妥协,因此研究二和三分别探讨了个体阶层流动预期和亲社会倾向和道德妥协的关系。
  研究二以捐款和志愿的意愿和投入作为因变量,分析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亲社会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低主观社会阶层个体的社会阶层流动预期越高,亲社会意愿和投入降低,而高主观社会阶层个体的亲社会投入增加。
  研究三包括两项研究,通过道德妥协情境以探讨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低主观社会阶层个体的社会阶层流动预期越高,道德妥协倾向越高,而高社会阶层个体不存在该现象。
  研究四通过实验的方法,采用虚拟的测评系统操纵被试的阶层流动预期。结果发现,相比于低社会阶层流动预期组,高预期组的个体更容易做出自利分配和道德妥协。
  研究五以公共资源困境和投资决策作为因变量,探讨共情作为社会阶层流动预期和自利倾向的心理机制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有中介的调节作用成立,即主观社会阶层和阶层流动预期对自利倾向的交互作用部分通过共情的中介实现。低主观社会阶层个体的阶层流动预期越高,通过共情水平的下降而导致更高的自利倾向。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个体的阶层流动预期降低了其共情的水平,由此导致其自利倾向。最后还探讨了研究的意义、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