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腹膜转运特性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
【6h】

不同腹膜转运特性与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略对照词表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排除标准

2.3 数据采集

2.4 研究终点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基线数据描述

3.2 生存分析

3.3 危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钙磷代谢紊乱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在该人群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微炎症状态,影响其生活质量及预后。腹膜转运特性是腹膜透析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会对CAPD患者的预后有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腹膜转运特性的CAPD患者血生化、营养、炎症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
  1.探讨不同初始腹膜转运特性与腹膜透析患者的血生化、营养、炎症等相关指标的关系。
  2.回顾性研究本中心不同初始腹膜转运特性患者的预后差异。
  3.分析本中心腹透患者死亡及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接受持续不卧床式腹膜透析(CAPD)治疗至少2年以上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腹膜溶质转运特性,根据6个月内PET试验结果作为患者初始腹膜特性来进行分组,即A组为低转运组(包含低转运及低平均转运类型)、B组为高转运组(包含高转运及高平均转运类型)。以开始腹透作为基线,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原发病、BMI、血糖、超滤量等基本信息。筛选我院腹透系统中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生化、营养、炎症等相关指标及末次随访时间、转归等数据。以患者死亡、转肾移植、转血透及截止2016年1月1日患者仍在腹透随访中作为研究终点。研究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本研究显示,符合标准的我中心腹膜透析患者共计男性253例,女性198例;平均年龄48.2±13.3岁,平均末次随访时间37.0±17.6月;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占65.4%,其次为糖尿病肾病,下一位是高血压肾病。451例接受CAPD治疗的患者中,其中有245例(54.3%)患者继续腹膜透析治疗,118例(26.2%)患者转肾移植,48例(10.6%)患者改血透治疗,40例(8.9%)患者死亡。与高转运组患者相比,低转运组患者在12月内的血肌酐、尿酸水平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转运组患者相比,低转运组患者在12月内的腹膜KTV、腹膜CCR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转运组患者相比,6月到36月期间低转运组患者炎症指标超敏CRP水平偏低,12月内营养指标如白蛋白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腹膜转运特性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患者的技术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透年龄是腹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12月内,高转运组患者的血肌酐、尿酸水平低于低转运组;高转运组患者的腹膜KT/V、CCR水平高于低转运组;高转运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如白蛋白12月内低于低转运组,营养状况较差;6月到36月期间高转运组患者的炎症指标高于低转运组,腹膜炎发生风险较高;不同初始腹膜转运特性的患者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低转运特性患者的技术生存率较高;腹透年龄是腹透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