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研究:基于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的视角
【6h】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研究:基于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问题的提出

1.2 关键概念论述

1.2.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

1.2.2 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

1.2.3 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

1.2.4 制度距离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研究综述

2.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研究

2.1.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

2.1.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目标方自主性

2.1.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模式

2.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与并购整合研究

2.2.1 海外并购中的资源分类

2.2.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的资源相似性

2.2.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的资源互补性

2.2.4 资源相似性与并购整合

2.2.5 资源互补性与并购整合

2.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制度距离与并购整合研究

2.3.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的制度因素和制度距离

2.3.2 制度距离与并购整合

2.4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并购协同效应研究

2.4.1 并购中的协同效应

2.4.2 并购协同影响因素

2.4.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并购协同效应

2.5 现有文献评述

2.6 研究空间分析

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的机理研究与假设提出

3.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中的整合程度与目标自主性

3.1.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

3.1.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目标方自主性

3.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目标自主性与资源相似性互补性的匹配

3.2.1 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不同强弱组合与整合程度

3.2.2 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不同强弱组合与目标方自主性

3.2.3 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的交互作用

3.3 制度距离对资源联系性与整合策略匹配模式有效性的影响

3.4 总体理论框架

3.5 本章小结

4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的数理模型分析

4.1 模型结构

4.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过程刻画

4.3 整合决策:制度距离较高和较低情形的分类讨论

4.4 制度距离较低情形下的比较静态分析

4.4.1 资源相似性对整合程度的影响

4.4.2 资源互补性对整合程度的影响

4.4.3 资源相似性对目标方自主性的影响

4.4.4 资源互补性对目标方自主性的影响

4.4.5 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交互作用对整合程度的影响

4.4.6 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交互作用对目标方自主性的影响

4.5 并购决策

4.6 本章小结

5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的动态仿真分析

5.1 多主体仿真方法简介

5.2 仿真实验环境设置

5.3 仿真实验参数设置

5.4 制度距离较低情形下的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5.4.1 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的仿真结果分析

5.4.2 资源相似性弱互补性强的仿真结果分析

5.4.3 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强的仿真结果分析

5.5 制度距离较高情形下的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的中外对比实证分析

6.1 样本和数据

6.2 变量测度

6.2.1 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

6.2.2 制度距离

6.2.3 整合程度

6.2.4 目标方自主性

6.2.5 并购协同效应

6.2.6 控制变量

6.3 实证模型设定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中国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6.4.2 韩国样本实证结果分析

6.4.3 中外对比结论启示

6.5 本章小结

7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的案例分析

7.1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

7.1.1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背景

7.1.2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

7.1.3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制度距离分析:制度距离相对较低

7.1.4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整合策略分析:高整合程度与低目标方自主性

7.1.5 上海电气并购高斯国际协同效应分析

7.2 中联重科并购CIFA

7.2.1 中联重科并购CIFA背景

7.2.2 中联重科并购CIFA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弱互补性强

7.2.3 中联重科并购CIFA制度距离分析:制度距离相对较低

7.2.4 中联重科并购CIFA整合策略分析:低整合程度与高目标方自主性

7.2.5 中联重科并购CIFA协同效应分析

7.3 TCL并购汤姆逊

7.3.1 TCL并购汤姆逊背景

7.3.2 TCL并购汤姆逊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强

7.3.3 TCL并购汤姆逊制度距离分析:制度距离相对较低

7.3.4 TCL并购汤姆逊整合策略分析:两个市场两种整合模式

7.3.5 TCL并购汤姆逊协同效应分析

7.4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

7.4.1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背景

7.4.2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资源联系性分析: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强

7.4.3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制度距离分析:制度距离相对较高

7.4.4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整合策略分析:低整合程度与高目标方自主性

7.4.5 沈阳机床并购希斯公司协同效应分析

7.5 案例间横向对比

7.6 本章小结

8 总论

8.1 研究路线与主要结论

8.1.1 研究路线总结

8.1.2 研究主要结论

8.2 理论进展与现实意义

8.2.1 理论进展

8.2.2 现实意义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作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造协同潜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快速通道,近年来在我国对外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完成海外并购仅仅是一个开始,预期协同效应仍然需要通过并购后整合活动来实现。由于并购整合实施不当而导致并购未能获得预想成功的案例并不鲜见,如何合理地制定和实施并购后整合策略以最大化地实现并购后协同效应是众多中国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难题,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现有文献将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视作并购整合策略的两个方面加以研究,但对于如何选择恰当的并购整合策略,以及并购整合策略对于协同效应的进一步影响仍属两块割裂的研究,未能形成一条考虑三者之间关系的连贯的逻辑链条,且其内在机制较为薄弱,有待细化;此外,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不同于一般性国内并购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海外并购中的并购方企业需要面对与目标方之间巨大的制度差异,制度距离能够调节企业并购后整合行为。而在现有海外并购整合领域的研究中,缺乏将基于制度的理论和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这不得不说是目前研究中的一个缺失。
  本研究围绕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目标方自主性这一焦点,从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的视角切入,通过数理模型刻画、仿真实验、中外对比实证研究和多案例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论来检验和支持理论的发展。本研究强调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及其交互作用,研究在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协同效应最大化的目标下,与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强弱特征相匹配的并购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策略选择,并且考察海外并购双方制度距离对上述匹配模式的有效性的影响,为中国企业的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理论机理分析与论证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对并购后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并由此提出了应如何选择与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不同强弱特征相匹配的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决策以实现并购后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制度理论的观点,探讨了并购双方制度距离对上述匹配模式有效性的影响,从而构建了不同制度距离下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双方资源联系性、整合策略、并购协同效应三者之间关系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并提出了本文的核心理论假设。
  在数理模型分析部分,本文结合前文理论机理部分的思想,根据跨国公司追求并购后协同收益最大化的动机,使用一个垄断竞争模型刻画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并购双方制度距离等因素在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阶段中的作用,从而得出在海外并购双方制度距离高低不同情形下,与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特征相匹配的最优整合程度和目标方自主性的数理表达式,利用数学工具为前部分理论框架提供了逻辑支撑。
  在仿真分析部分,本文探索在海外并购双方制度距离高低不同情形下,针对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不同强弱组合选择不同的并购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对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影响机制,验证并掌握其动态演化规律。仿真研究的开展,弥补了前文数理模型章节无法直观地考察资源相似性和互补性同时变化、形成不同强弱组合下的整合行为动态的缺失,对理论机理提供了来自仿真实验的支持。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以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事件和韩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通过中外对比实证研究,检验在海外并购双方制度距离高低不同情形下,为最大化并购协同效应,并购双方资源联系性特征与整合程度、目标方自主性程度之间的匹配。本部分研究的结果在验证了理论假设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样本和韩国样本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从韩国样本中可能得到的有益启示,填补了现有文献从中外对比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的空白。
  在案例研究部分,本文甄选海外并购双方制度距离不同、资源联系性不同情况下的四个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典型案例,通过对其资源联系性、制度距离、整合行为、并购协同效果的深入分析,来印证前文理论机理,即在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强弱不同、制度距离不同等条件下,为最大化并购协同效应,应与之匹配的最优整合程度与目标方自主性。通过案例横向对比,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为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提供借鉴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