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双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6h】

双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简写、缩写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假设

1.4 操作性定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案

2.4 指标、工具

2.5 资料收集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处理

2.8 伦理原则

2.9 可行性分析

2.10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左右两组研究对象的入组和病例完成的情况

3.2 左右上肢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

3.3 左右上肢PICC置管临床效果分析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入组和完成病例情况分析

4.2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

4.3 左右上肢PICC导管临床效果的比较分析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研究的意义

5.3 研究的局限性

5.4 对将来研究的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作者简历及在学习期间科研成绩

展开▼

摘要

目的:对左右上肢PICC置管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中及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为PICC置管肢体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平行、随机、对照试验,采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总共18个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静脉治疗专科置入PICC导管516例,所有符合研究对象入排标准的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数据比较,左右上肢分别行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同时导管留置期间给予导管维护,观察左右上肢PICC置管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中的调整率、置管中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置管后并发症(原发性异位、滑脱、血栓、静脉炎、感染、继发性异位、堵管、渗液、渗血)发生率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516例患者中,44例失访,共完成对472例患者资料的收集,其中左上肢组232例,右上肢组240例,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原发性异位、滑脱、堵管、血栓、感染、静脉炎、渗液、渗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置管中异位颈内静脉外的递管调整率、异位颈内静脉率、继发性异位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在PICC置管中调整的总发生率,左右上肢无明显差异;异位颈内静脉外的递管调整率,右上肢低于左上肢;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右上肢高于左上肢。
  2、PICC置管后继发性异位发生率,右上肢高于左上肢。
  3、在一次穿刺成功率、原发性异位、滑脱、堵管、血栓、感染、静脉炎、渗液、渗血发生率,左右上肢PICC置管后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4、临床PICC置管肢体选择中,在充分评估患者静脉条件的前提下,以选择粗、直、弹性佳的静脉和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原则。
  5、导管留置期间可能发生继发性异位的概率较高的患者,如咳嗽明显、胸腔压力高者,在无左侧肢体PICC置管禁忌的前提下,首选左上肢置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