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缬沙坦氨氯地平双层片的研制及放大生产
【6h】

缬沙坦氨氯地平双层片的研制及放大生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2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处方前研究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药品与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缬沙坦氨氯地平含量测定方法

2.2.2 缬沙坦氨氯地平有关物质测定方法

2.2.3 缬沙坦多介质溶解度测定方法

2.2.4 苯磺酸氨氯地平多介质溶解度测定方法

2.2.5 缬沙坦氨氯地平原辅料相容性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缬沙坦的多介质溶解度

2.3.2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多介质溶解度

2.3.3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原辅料相容性测定结果

2.4 小结

3 体内外相关性溶出方法的建立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

3.1.1 试验仪器

3.1.2 药品与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预BE样品制备

3.2.2 溶出曲线测定的参考方法

3.2.3 溶媒量的考察

3.2.4 溶出介质的考察

3.2.5 搅拌桨转速的考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预BE实验结果

3.3.2 参考方法的检测结果

3.3.3 溶媒量的考察

3.3.4 溶出介质的考察

3.3.5 搅拌桨转速的考察

3.4 小结

4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处方研究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

4.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2 药品与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缬沙坦层处方研究

4.2.2 氨氯地平层处方研究

4.2.3 确定处方样品的质量研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缬沙坦层处方研究

4.3.2 氨氯地平层处方研究

4.3.3 确定处方样品的质量研究

4.4 小结

5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制剂工艺研究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

5.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5.1.2 药品与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预混合的工艺研究

5.2.2 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5.2.3 总混工艺研究

5.2.4 压片工艺研究

5.2.5 包衣工艺研究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预混合的工艺研究

5.3.2 干法制粒工艺研究

5.3.3 总混工艺研究

5.3.4 压片工艺研究

5.3.5 包衣对溶出曲线的影响

5.4 小结

6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放大生产

6.1 实验仪器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2.1 混合工艺放大策略

6.2.2 干法制粒工艺放大策略

6.2.3 总混工艺放大策略

6.2.4 压片工艺放大策略

6.2.5 包衣工艺放大策略

6.2.6 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6.2.7 成品质量控制

6.2.8 申报批生产

6.2.9 生物等效性试验样品的选择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中间产品检测结果汇总

6.3.2 成品检测结果汇总

6.3.3 生物等效性试验样品的选择

6.4 小结

7 研究结论

文献综述——高血压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

展开▼

摘要

高血压可引起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和外周血管病变,导致脑卒中或心肌梗死事件,甚至导致死亡。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关键。临床上通常采用多药联合治疗控制患者血压。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是全球第一个被FDA批准的ARB/CBB复方制剂,可使90%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倍博特,Exforge)是由诺华公司(NOVARTIS)研制的复方降压药物,2007年6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上市规格160/5mg,160/10mg,320/5mg和320/10mg。倍博特上市以来,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肯定,2015年全球销售额约为11亿美元。截至2016年9月,FDA已批准8家制药企业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仿制药上市申请,但其中还没有中国药企的身影,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制剂国际化先导性企业,正在大力开展美国仿制药研发工作,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正是其重点项目之一。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原研片生物等效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仿制药,使患者受益并为公司创造丰厚的经济收益。主要内容包括:⑴在预BE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溶出方法研究,开发出对缬沙坦具有体内外相关性的溶出曲线检测方法(pH1.0盐酸1000mL,桨法75rpm)。⑵采用单因素考察、因子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以建立的体内外相关性溶出方法为指导,开发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处方工艺,最终产品稳定性良好、多介质溶出曲线均与原研片匹配。⑶在工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确定工艺放大策略,并按照这一策略完成连续三批申报批生产,证明工艺重现性和稳定性良好,产品符合预定质量标准的要求,多介质溶出曲线与原研片匹配。已选择320/10mg规格申报批第二批样品与原研片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预计将于2017年初获得生物等效性试验的结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