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贫困阶层的收入流动性研究: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
【6h】

我国贫困阶层的收入流动性研究: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插图

表格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

1.5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

2 文献回顾与综述

2.1 收入流动性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2.1.1 收入流动性:收入分配研究的新视角

2.1.2 收入流动研究的意义

2.2 收入流动性的公理化构建、测度及分解方法

2.2.1 收入流动性测度的公理方法

2.2.2 收入流动性测度的福利方法

2.2.3 测量收入流动性的其他方法

2.2.4 收入流动性的分解与不平等

2.3 收入流动性的实证研究结论

2.3.1 国外收入流动性研究的实证结果

2.3.2 国内收入流动性研究的实证结果

2.4 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及相关实证结果

2.4.1 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及改进

2.4.2 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的相关实证结果

2.5 贫困问题研究

2.5.1 贫团的界定及贫困的测度方式

2.5.2 贫困的动态分析、因素分解及跨代贫困

2.5.3 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动态变化

2.6 文献述评与未来可研究方向

3 人力资本投资、家庭决策与收入流动性的理论分析

3.1 收入流动性的生命周期理论

3.2 人力资本投资对收入流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3.3 代际间的人力资本投资与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

3.4 劳动力流动的投资决策与代际影响分析

4 我国贫困的动态变化

4.1 数据来源、数据处理及样本描述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处理

4.1.3 各年度的截面样本描述

4.1.4 匹配面板数据

4.2 收入贫困的评价标准与测度指标的选择

4.2.1 收入贫困的标准

4.2.2 贫困的测度指标选择

4.3 我国规模性收入分配与贫困的整体动态变化

4.3.1 我国的规模性收入分配情况

4.3.2 贫困的整体变动情况

4.4 长期视角下微观家庭贫困状态的动态变化

4.4.1 城乡微观家庭的贫困动态变化

4.4.2 城乡微观家庭的贫困发生频数

4.4.3 各区域的微观家庭贫困动态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贫困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及跨代贫困的实证分析

5.1 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式及指标选择

5.1.1 绝对收入流动性测度的方式及指标

5.1.2 基于转换矩阵的相对收入流动性测度指标

5.2 城乡、区域的收入流动性分析

5.2.1 城镇、农村地区的收入流动性分析

5.2.2 收入流动性视角下的收入不平等

5.2.3 各区域的收入流动性分析

5.3 贫困阶层收入流动性的趋势与特点

5.3.1 城乡贫困群体收入流动性的特点及趋势

5.3.2 各区域贫困群体收入流动性的特点及趋势

5.4 代际收入流动性与贫困的跨代转移测度

5.4.1 数据处理与测算说明

5.4.2 代际收入弹性的估计结果

5.4.3 贫困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动趋势及特点

5.4.4 绝对贫困的跨代转移测度

5.5 本章小节

6 多维贫困与贫困阶层的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分析

6.1 数据介绍及处理

6.2 收入贫困群体的多维贫困表现

6.2.1 指标选择及各贫困维度的判定标准设定

6.2.2 微观家庭的多维度贫困表现

6.3 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收入贫困、非贫困家庭的收入构成分析

6.3.2 收入流动矩阵及变量选择

6.3.3 计量模型设定及估计结果

6.3.4 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选择及两阶段回归估计结果

6.3.5 贫困群体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子代发展影响

7.1 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回顾

7.2 数据介绍及留守儿童照料缺失情况

7.2.1 留守儿童的照料缺失类型

7.2.2 父母外出务工与子代的照料缺失问题

7.3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代教育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7.3.1 基于留守与非留守两类儿童之间教育表现的差异分析

7.3.2 基于留守儿童内部区别的教育发展差异分析

7.4 父母外出务工对子代就业发展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内容与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我国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相对贫困问题、跨代贫困问题也曰益凸显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促使社会具有较大的收入流动性,如何寄予穷人改善自己相对收入的机会,并实现收入地位的向上流动已变得十分紧迫和重要。关于中国某一年度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从长期乃至终身视角下考察微观家庭代内收入流动性、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联动变化以及代内、代际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却仍很缺乏。本文以收入而非其他经济成就的指标来界定贫困群体,测度了我国贫困阶层收入状态的长期动态变化,联动考察了贫困阶层代内、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动趋势以及跨代贫困的传递性,较全面地呈现了我国动态的长期收入分配情况;分析了影响贫困群体实现收入向上流动的因素,以及父代劳动力市场上的异地流动行为对子代发展的代际影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促进我国贫困人群实现收入的向上流动以及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可行的依据及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推导了影响收入流动性的人力资本理论模型,在人力资本理论框架下,分析教育、劳动力流动等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人力资本投资、积累行为是如何影响代内及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问题的几个基本假设。
  其次,本文基于跨度20余年的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追踪微观家庭收入的动态变化,在不同的贫困标准和视角下,测度了转型升级背景中,我国城乡、各区域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和趋势,尤其是贫困群体的贫困状态的动态变化、贫困阶层的代内、代际间的收入流动性和贫困的代际传递性。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我国城乡绝对贫困发生率大幅下降,绝对贫困发生深度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模式,且近几年相对贫困发生深度在增加,社会被剥夺感在增大。虽然我国城乡家庭的贫困以暂时性贫困为主,即在贫困类型中,以某一单年发生贫困为主,但是我国城乡地区长期贫困占总贫困的比例仍然较高,缓解长期贫困的任务仍然较重。以2000年为界,我国地区的收入流动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的收入流动性在降低,收入分层越来越明显,并且无论是城乡间比较,还是区域间比较,我国经济更发达的城镇地区,以及最发达的东部地区的收入流动性都相对是最低的。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城镇地区,贫困阶层前后两期一直停留在收入最低分位上的比率呈现出先下降后提高的趋势,即呈现出“V”型的变动趋势,表明近10年来贫困群体实现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在降低,并且经济发展越成熟地区的贫困家庭越难实现收入的向上流动。贫困的代际转移测度表明收入贫困存在代际间的显著传递影响。
  再次,基于理论分析和代内、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测度结果,本文使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影响微观贫困家庭收入向上流动的因素和作用路径;使用回溯性的方法,首次分析了父代劳动力外出务工行为对子代发展的长期代际影响。结论显示贫困家庭能否实现收入向上流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的人口特征和家庭的人力资本积累、家庭的经济基础、家庭经济行为和贫困家庭所在地区环境等。家庭的人力资本积累、家庭成员劳动力的外出流动会对贫困家庭实现向上的收入流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父母外出的务工行为会对子代教育的长期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子代在正规部门单位就业也有负向影响。
  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贫困状态,促进贫困阶层收入向上流动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