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半透明性与建筑的表意
【6h】

半透明性与建筑的表意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2 建筑透明性的解读和思考

2.1 建筑透明性的源起

2.2 科林·罗的透明性理论

2.2.1 透明性理论的时代背景

2.2.2 透明性的理论内容

2.2.3 透明性理论的意义与补充

2.2.4 透明性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

2.2.5 透明性理论与视知觉理论

2.3 透明性理论的思考

2.3.1 现代主义建筑的危机

2.3.2 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2.3.3 后现代主义的人文主义哲学

2.3.4 半透明性的提出

3 半透明性与透明性

3.1 半透明与透明的区分

3.2 建筑语境中透明性与半透明性的区分

3.2.1 字面透明与字面半透明

3.2.2 现象透明与现象半透明

3.3 建筑半透明性孕育的土壤

4 字面半透明在造物层面的建筑表意

4.1 物的概念

4.2 字面半透明物的建构

4.3 字面半透明性在建筑中的表意作用

4.3.1 实体消解

4.3.2 空间延展

4.3.3 信息传递

5 现象半透明在造境层面的建筑表意

5.1 境的概念

5.2 现象半透明境的营造

5.2.1 维度增加

5.2.2 主体参与

5.2.3 褶子效应

5.3 现象半透明在建筑中的表意作用

5.3.1 叙事强化

5.3.2 场所迁移

5.3.3 体系叠加

5.3.4 功能异化

5.4 现象半透明的再认知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科林·罗的透明性理论影响了一代人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解读,这种影响延续到当代。而在当下这个多主题共存、多解读主体的多元时代,建筑在技术和意义层面均显现了暧昧和模糊的特征。这种“后现代”特征的广泛存在,为半透明性概念的提出提供了合适的语境。
  笔者通过检索既有的理论资料,发现“半透明性”似乎一直没有从“透明性”的概念里剥离出来,而成为解释当代诸多建筑现象的有效工具。本文试图通过寻找半透明性与透明性的关联和区别,概括半透明性的特征,并应用于建筑现象的解读。
  类比透明性理论,笔者提出了“字面半透明”和“现象半透明”两个概念。分析了两者分别在建筑的造物和造境层面,通过“介质”特征及“组织”特征参与建筑表意的过程和机制。这种表意,由于这两种半透明形式在视觉、知觉、心理等层面产生的“散射”效应,表现出某种不确定性,为当代建筑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半透明性问题的讨论,有助于理解当代建筑以及其他相关文化现象背后的某些积极的组织力量和思想方法,为建筑创作提供理论分析的依据和指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