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香港公屋的城市开放性特征研究
【6h】

香港公屋的城市开放性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香港公屋:“千屋千面”的视觉意象

1.1.2 内地住宅:“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框架

2 香港公屋:街区型住区的实践

2.1 解析街区型住区

2.1.1 定义与特征

2.1.2 理论与案例

2.2 纵观香港公屋

2.2.1 机构与政策

2.2.2 类型与变化

2.3 透视内地住区

2.3.1 “开”的需求与“闭”的矛盾

2.3.2 香港公屋的案例价值

2.4 本章小结

3 模糊的边界:观念消解

3.1 封闭单元

3.1.1 类型定义

3.1.2 形态表征:后退和异位

3.1.3 规则解读:规划和发展的角力

3.2 边界空间

3.2.1 类型定义

3.2.2 形态表征:设定和突破

3.2.3 规则解读:“推”与“拉”的边缘

3.3 本章小结

4 渗透的城市:空间同构

4.1 公共交通体系

4.1.1 类型定义

4.1.2 形态表征:社区接驳与站点内置

4.1.3 规则解读:TOD模式

4.2 自然地形

4.2.1 类型定义

4.2.2 形态表征:空中街道

4.2.3 规则解读:垂直社区与“无水威尼斯”

4.3 本章小结

5 溢出的生活:社群共享

5.1 类型定义

5.1.1 商业楼宇

5.1.2 社会及康乐设施

5.1.3 停车场

5.2 形态表征

5.2.1 作为标志的场所

5.2.2 作为联系的媒介

5.3 规则解读

5.3.1 分级设置与规模扩张

5.3.2 功能复合与空间交换

5.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索引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街区型住宅作为新型住区模式,在结构形态及空间布局上与城市有机融合,是一种可供参考的实践模式。而香港公屋(HONG KONG PUBLIC HOUSING),即香港的公共住宅,自1953年发展至今,被世界公认为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其中部分公屋完成了对城市开放的实践,对我国住区发展有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从我国当前住区建设的新要求及香港公屋的城市意象出发,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内容、方法与意义。继而通过对街区型住区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理论与实践案例的分析解读,明确了街区型住区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香港自身及公屋的发展状况,对其中具有街区型住区特征的公屋进行筛选。结合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从边界的消隐、城市要素的介入和住区要素的溢出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屋与城市进行融合、对城市开放的外在表征及内在原因,为内地住区开放提供鲜活案例和参考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