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D7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意义
【6h】

CD7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预后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2 病例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基本资料

2.3 实验材料

2.4 检测方法

2.5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临床特征

3.2 AML患者CD7表达与基因突变发生率的相关性

3.3 疗效及预后

3.4 根据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与否对AM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EBPA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及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CD7+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探讨CD7表达与否在AM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进一步分析CD7表达情况与CEBPA突变发生率的相关性,明确CD7+在CEBPA野生型和突变型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意义。
  方法:
  以298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CD7表达与否分为CD7-和CD7+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以明确CD7表达在AML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并进行亚组分析,根据CEBPA的突变情况分为CEBPA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应用卡方检验分析CD7表达与否与CEBPA突变发生率的相关性,Kaplan-Meier方法评价在CEBPA不同突变状态下CD7+对生存预后的影响,并联合CD7表达情况与CEBPA不同突变状态初步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
  结果:
  298例入组患者中CD7+有109例(36.6%)。与CD7-组相比较,CD7+组患者相对年轻(P=0.017)、初发时血小板计数低(P=0.020),CEBPA单位点和双位点突变的发生率更高(P=0.000)。CD7+组的无病生存期(DFS)显著优于CD7-组(P=0.025);但完全缓解(CR)率、复发率(RR)及总生存期(OS)与CD7-组的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预后分析显示:在CEBPA野生型组中,CD7+组患者低CR率(P=0.001)和高RR(P=0.023),而OS和DFS在CD7+与CD7-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BPA突变组中CD7表达与否与CR率和RR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CD7+组显示有更长的OS(P=0.019)和DFS(P=0.010)。根据CD7表达和CEBPA突变与否将AML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为三个亚组:CD7+伴CEBPA突变组、CD7-组和CD7+伴CEBPA野生型组;三组患者的3年OS分别为80.2%、48.0%和30.6%(P<0.001),3年的DFS分别为74.1%、37.4%和22.2%(P<0.001)。
  结论:
  CD7+组患者中CEBPA突变率明显高于CD7组,且CD7+在CEBPA野生型组和突变组AML中存在不同预后意义。根据CD7表达情况和CEBPA突变与否可以建立新的危险分层模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