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绪面孔的预览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情绪面孔的预览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预览效应及评估方法

1.1.2 预览效应相关解释理论

1.1.3 情绪面孔的视觉搜索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构思

2 实验一:项目总数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2.1 实验方法

2.1.1 被试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设计与流程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预览搜索与基线搜索的比较

2.2.2 不同项目总数下预览效应大小比较

2.3 讨论

2.3.1 情绪面孔的预览效应

2.3.2 项目总数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2.3.3 正性情绪面孔优势识别效应

2.4 小结

3 实验二:预览时间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3.1 实验方法

3.1.1 被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预览搜索与基线搜索的比较

3.2.2 不同预览时间下预览效应大小比较

3.3 讨论

3.3.1 情绪面孔的预览效应

3.3.2 预览时间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3.3.3 正性情绪面孔识别优势效应

3.4 小结

4 实验三:干扰子类型及组合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4.1 实验方法

4.1.1 被试

4.1.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4.1.3 实验设计与流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预览搜索与基线搜索的比较

4.2.2 不同干扰子类型及组合下预览效应大小比较

4.3 讨论

4.4 小结

5 总讨论

5.1 项目总数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5.2 预览持续时间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5.3 干扰子类型及组合对预览效应的影响

5.4 面孔识别优势效应

5.5 预览效应机制的探讨

5.6 研究不足和展望

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预览效应是指在视觉搜索过程中,将客体分成两个部分依次呈现,第一部分的客体因被“预览”而引起第二部分客体呈现之后被优先选择的现象。在许多视觉材料(如字母、几何图形)的研究当中都发现了预览效应的存在,在情绪面孔的视觉搜索中也发现了这种视觉优先选择的现象。但多数面孔的预览效应研究都是使用情绪面孔示意图作为材料,很少有人使用真人情绪面孔进行研究,况且部分现有的真人情绪面孔预览效应的研究不论在实验设计还是研究方法上都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除此之外,过往有关预览效应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不同解释理论之间的差异,很少有研究系统地探讨可能影响预览效应的因素。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研究以真人情绪面孔作为预览材料,通过三个实验系统地探讨了真人情绪面孔中的预览效应以及影响预览效应的三种因素。实验一进行了项目总数对预览效应产生影响的研究,发现在真人情绪面孔的预览搜索中依然存在明显的预览效应;实验还发现在一定客体数量范围(6-14个客体)内,项目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反应时的增长,但是预览效应并不会因为客体数量的增加而产生明显的变化;此外,研究还出现了正性情绪面孔识别优势效应。
  实验二进行了预览持续时间对预览效应产生影响的研究,发现在500ms的预览时间实验条件下,依然可以产生预览效应;实验还发现被试的搜索效率会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好,当预览时间达到1000ms时,搜索效率趋于稳定;同样实验二也出现了正性情绪面孔识别优势效应。
  实验三进行了干扰子类型及组合对预览效应影响的研究,发现在有靶子的实验条件下,干扰子为中性+正性情绪面孔的预览搜索出现了部分预览效应,其他五种干扰子类型及组合则出现了完整的预览效应;在无靶子的实验条件下,干扰子为全部正性和干扰子为中性+正性情绪面孔的预览搜索出现部分预览效应,其他四种干扰子类型则出现了完整的预览效应,说明预览效应可能不仅仅是基于对客体位置进行抑制而产生,也有可能基于对旧客体内容或意义抑制而产生,当客体内容信息不同时,其抑制效果就会有差异,从而导致预览效应效果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