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的发展、监管与完善
【6h】

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的发展、监管与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相关文献综述

1.2.1国外文献综述

1.2.2国内文献综述

1.2.3相关文献评价

1.3主要研究内容

1.4主要研究方法与可能创新点

1.4.1主要研究方法

1.4.2文章可能创新点

2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相关概念

2.1融资融券的概念与模式

2.1.1融资融券的含义

2.1.2融资融券业务的基本模式

2.2场外融资工具的概念与模式

2.2.1场外融资工具的定义

2.2.2场外融资工具的基本模式

2.2.3场外融资工具与融资融券的区别

2.3股票收益互换的概念与模式

2.3.1股票收益互换的定义

2.3.2股票收益互换的基本模式

3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发展与监管现状

3.1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的发展现状

3.1.1融资融券业务的现状

3.1.2场外融资工具的现状

3.1.3股票收益互换的现状

3.1.4融资交易存在问题

3.2融资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3.2.1对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3.2.2对股票市场的消极影响

3.2.3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与股市波动性实证分析

3.3我国融资交易的监管现状

3.3.1融资融券业务的监管

3.3.2场外融资业务的监管

3.3.3股票收益互换的监管

3.3.4场内融资与场外融资监管比较与分析

3.3.5融资交易业务的制度设计

3.3.6融资交易监管存在问题

4大陆以外其他地区融资交易的发展与监管比较

4.1美国场外融资交易模式的发展与监管

4.1.1美国场外融资交易概述

4.1.2场外配资的监管主体与监管对象

4.1.3目的信贷额度控制

4.1.4借款人的主要义务

4.2境外场内融资交易模式的发展与监管

4.2.1美国——市场化分散授信

4.2.2日本——青业化集中授信

4.2.3台湾——双轨制集中授信

4.2.4香港——市场化集中授信

4.3国内外融资交易模式的比较

4.3.1交易结构的比较

4.3.2证券和资金来源的比较

4.3.3监管的比较

4.3.4比较总结

5完善我国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监管制度的建议

5.1转变监管理念,实行统一监管

5.2从实质出发审查场外配资行为

5.3研究建立折扣系数监管标准体系

5.3.1制定实施统一的证券融资交易折扣系数监管框架

5.3.2引导促进高流动性、低风险资产质押品使用

5.3.3推动我国证券融资交易逆周期监管研究

5.4建立交易细则和准入门槛

5.4.1明确金融行业为服务行业的地位

5.4.2规定场外融资公司的注册资本

5.4.3规范健全融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5.5加强投资者管理,提升市场信心

5.5.1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患系统

5.5.2设置融资客户的准入门槛

5.5.3加强投资者教育

5.5.4优化投资者结构

5.6鼓励金融创新,促进健康发展

5.6.1建立分仓系统的应用领域登记制度

5.6.2建立分仓系统子账户的实名登记制度

5.6.3建立分仓系统的信息披露制度

5.7正确引导舆论,维持市场稳定

5.7.1建立舆论监测机制

5.7.2鼓励媒体正确表达

5.7.3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

6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6.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股票市场融资交易业务在我国虽然发展时间较久,但是直到2015年A股市场的剧烈波动后,以券商融资融券和场外融资工具为代表的融资交易寸被人广为熟悉,同时由于数据的非公开性以及受政策监管影响严重等因素,股票市场融资交易,特别是场外融资工具,在学术研究上的相关成果较少,有必要做较为详尽的梳理。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融资交易的相关理论,包括相关背景、股票融资交易的概念和特征,并选取了融资融券、场外融资工具、股票收益互换三个最重要的分类进行了阐述,对其业务发展现状、监管现状及当前业务发展和监管制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随后,文章对融资交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并建立模型就融资交易对股票的波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融资交易对股票市场有利于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提升市场的流动性,但同时提高市场整体的各项风险,具有助长助跌的效应,对投机氛围的诱发和市场秩序有负面影响。 由于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融资交易发展早于国内,相应的监管也较完善,本论文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境外地区,对其场外融资交易和场内融资交易的发展现状、监管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在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了“建议我国监管部门转变监管理念,对融资活动由‘严堵’转为‘疏导’,由‘禁止’转为‘规范’”的观点,并针对监管制度的现状,从监管理念、实质出发、建立折扣系数、交易细则、投资者管理、金融创新、舆论引导七个方面,提出我国融资监管制度的完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