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及其可塑性——残疾人行为正性描述的启动效应
【6h】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及其可塑性——残疾人行为正性描述的启动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 言

1.1 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特性研究:从自陈报告到内隐测量

1.2 改善健全人对残疾人态度特性的干预研究:接触经历的作用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与实验构思

1.5 本研究的理论创新点和应用意义

2 研究一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认知评价及其可塑性

2.1 目的

2.2 实验1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认知评价特性

2.3 实验2 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对改善健全人负性认知评价的启动效应

2.4 讨论

3 研究二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情绪反应模式及其可塑性

3.1 目的

3.2 实验3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情绪反应模式

3.3 实验4 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对改善健全人情绪反应模式的启动效应

3.4 讨论

4 研究三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自动化趋近/回避行为及其可塑性

4.1 目的

4.2 实验5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自动化趋近/回避行为倾向

4.3 实验6 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对改变健全人趋近/回避倾向的启动效应

4.4 讨论

5 研究总结:结论、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上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歧视态度不仅损害残疾人群的生活质量,如教育、就业、住房、婚姻以及人际交流等等,而且容易导致其自我价值感降低,无助感和挫折感提高,从而加剧其人际退缩和社会疏离倾向等心理行为障碍。因此,考察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特性及其可塑性的心理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两类人群间互动模式的科学理解,也对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品质的形成和健全人负性态度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由于基于自陈报告的对残疾人的态度研究效度屡遭质疑,近10余年来,研究者已转向采用IAT范式对其内隐态度的考察。然而,文献梳理发现,以往残疾人IAT任务的属性刺激对残疾人行为特征和社会功能发挥缺乏针对性,且仅局限于对内隐态度中认知评价成分的探讨,有关情绪反应和行为倾向成分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此外,针对健全人对残疾人内隐态度可塑性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
  本研究基于对以往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采用改进后的IAT范式和已在社会认知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推拉杆任务,并构建了携带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的图片的语义材料为干预启动刺激,通过三项研究六组实验,分别从认知评价(研究一)、情绪反应(研究二)和行为倾向(研究三)三个方面系统考察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态度特性及其可塑性问题,旨在拓展和深化健全人对残疾人内隐态度及其人际互动模式的科学理解,并为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品质的形成,设计改善健全人对残疾人负性态度的干预方案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
  (1)健全人对残疾人持有显著的负性内隐认知评价(研究一之实验1),对该类人群表现出较低的内隐钦佩感,而较高的嫌弃感和同情心(研究二之实验3),以及显著的自动回避倾向(研究三之实验5)。
  (2)健全人对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的加工可显著降低对残疾人的负性内隐认知评价(研究一之实验2),提高对该类人群的钦佩感(但对嫌弃感和同情心无显著影响)(研究二之实验4),并可促进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自动化趋近反应,而降低其自动化回避反应(研究三之实验6)。

著录项

  • 作者

    马婷;

  •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

  • 授予单位 宁波大学;
  • 学科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艳艳,张锋;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兴趣、态度;
  • 关键词

    健全人; 残疾人; 内隐态度; 启动效应;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20:07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