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及其价值研究
【6h】

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及其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宗教为人们社会中一种人文现象,深刻影响着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伴同宗教信奉产生的文化景观增添了人们的文化内涵,探讨宗教景观区域性发展特点是宗教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文化地理学探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以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普陀山演变成观音道场的原因;研究了其独特的佛教文化景观特征;做了关于其文化景观形成机制的分析;对其景观价值做了评测;最后考虑普陀山佛教文化景观的近况,研究了相应保护原则和措施。具体结论如下:
  (1)在佛教文化还未传进此山时,道教文化在岛上已经出现,最终佛教文化景观占据了主导地位。
  道教只顾自身炼丹成仙,不求解脱众生之苦。观音文化能扎根本山,原因为如下因素:印度佛教的衰亡及其向中国的流传是其形成的大背景;中国历代王朝对佛教的推崇为其形成的政治条件;普陀山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普陀山观音道场形成提供基础;宁波市的发展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出现,加快了其形成过程;普陀山诸多灵异传说,对其形成具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2)结合山海环境,因地制宜布局佛教文化景观
  普陀山寺院布局,非大规模、有计划的建设活动。岛上佛寺庵堂主要分布在东、南山麓,因山据景布寺和依寺组成三大建筑群是其寺院布局总特征;寺院、庵堂、茅棚三级佛寺体系分别代表了官府、佛教和民间信仰的景观;具有海岛文化气息为其人文景观中较为明显特征。
  (3)奇特的自然和人文基底,是其形成的条件
  普陀山的海岛自然环境,孕育出了其独特的海天风光。历史人文气息的积累,经济社会蓬勃发展,使得普陀山佛教景观越发具有魅力;各个时期的文化差异,增添了其文化底蕴;心理行为机制和佛教的迷信化加快了其景观形成。
  (4)本山佛教文化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美学及经济价值
  以定性的方法分析了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众多的文献资料不仅体现出其文化的悠久性,更为人们研究普陀山历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实资料;众多的诗文词赋扩大了普陀山知名度,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学和史学价值;美学价值中,佛像的造型、自然景观的形象和象形美、寺院景观和摩崖石刻等,都给登山者以视觉上的冲击;经济价值的计算,本文以游憩价值理论为依据,采用传统模型和创新模型,计算出其经济价值为135.35亿元。
  (5)采用分区保护与分级保护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佛教文化景观进行保护
  提出了分区保护与分级保护相结合原则,把普陀山分为六大保护区域并按照各区重要程度,把六大保护区域划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核心、一级、二级、三级级别;要积极协调与周边景区的发展,解决资源严重浪费的问题;随着登山人员的逐年增长,给普陀山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需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