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的纠结——从丁玲晚年写作看丁玲
【6h】

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的纠结——从丁玲晚年写作看丁玲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价值及意义

1.2 学术界已有成果

1.3 一个复杂的文学存在与社会存在

1.4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

2 “九死未悔,老且弥坚”——从晚年作品探析其政治立场

2.1 晚年“归来”

2.2 魍魉世界,风雪人间——徘徊在“冷”“暖”之间

2.3 “牛棚”还是“晚香”?——丁玲晚年创作心态矛盾

3 “莎菲”:一个深远而鲜活的自我铸造

3.1 风雨《莎菲》六十年

3.2 四十年代“莎菲”式人物

3.3 晚年“莎菲”的尝试性回归

4 集体认同:道路的选择与转折

4.1 丁玲对集体意识的接受

4.2 丁玲对集体意识的内化

4.3 丁玲对集体意识的传播

5 个人与集体选择下的错位

5.1 助推丁玲“极左”事件

5.2 “错位”的文学表现①

5.3 “错位”的形象表现

6 结语

参考文献

在 学 研 究 成 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丁玲是跨现代、当代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作家,她踏着“五四”的尾音登上文坛,直到1986年逝世,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社会活动在现当代文坛上描绘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景。丁玲一生,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相纠缠,一方面源于自身追求自由的个性气质,一方面源于历史环境的变化及政治对丁玲肉体、精神的历时作用。丁玲这种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纠缠的现象,其实质是中国现代社会面对的启蒙与救亡之间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作家身上具普遍性。但丁玲作为这个时期一位女性作家,其风云遭际的复杂又使丁玲具有典型性,所以学术界对丁玲的研究非常丰厚,但这种丰厚却出现了不平衡状态。即对丁玲“五四”时期、延安时期的研究很清楚,无论对相关史料研究还是文学作品研究,此阶段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对于丁玲晚年研究却相对薄弱,针对丁玲晚年活动研究,学术界如何评说丁玲晚年,丁玲自我评述与他人评述之间的反差及如何理解这种反差等问题却相对模糊,研究得不够清楚。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历史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文人心态研究等方法,对丁玲作品、个人人生经历、历史事件及史料等各方面的研究与参考,从整体上分析丁玲一生复杂的文学存在与社会存在以及两种状态交错并行的特殊现象,并且还着重研究学术界对丁玲晚年评述与丁玲晚年自我评述的错位现象,通过这一现象揭示启蒙与救亡在作家身上体现出的冲突与融合。
  第一章从丁玲晚年入手,以文本分析法为主,通过对丁玲晚年《魍魉世界》、《风雪人间》等作品的分析,探析丁玲晚年对个性解放与集体道路矛盾的态度,以此作为打开丁玲一生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纠缠研究的钥匙,从而开启第二、三章的书写。
  第二、三章主要以历史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开启对丁玲个性解放与集体认同道路的分析。丁玲晚年对“莎菲”的回顾与评价其实可以代表丁玲晚年对自己追求个性解放,即“五四”时代精神的态度,所以对“莎菲”的历史评述问题的整理和“莎菲”式人物的铸造过程的梳理可以准确地理清这一条线索,这是本文在第二章要解决的问题。
  与第二章内容相平行,第三章是丁玲个性逐渐消退,集体认同的态度逐渐增强,对这种转变的梳理,其实目的在于对救亡与启蒙之间关系的一个体现。
  对丁玲两条道路的梳理结束,依然要回到丁玲晚年阶段。运用文人心态研究法,通过对丁玲晚年创作、出访、发言的研究,勾画出丁玲一生道路的选择及转变,特别是其心态变化,不仅要从中管窥一位女性知识分子一生的艰难历程,还要看到这种现象对于中国现代作家来说具有普遍性。所以本文的研究对于认识中国文学发展逻辑、进行作家作品评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