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近代转型(1900-1937)——以浙江鄞县为考察中心
【6h】

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近代转型(1900-1937)——以浙江鄞县为考察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选题意义

1.2 学术回顾和研究现状

2 清代鄞县县衙的组织结构

2.1 清代以前鄞县的县等及其组织结构

2.2 清代鄞县县衙组织结构

2.3 清代鄞县县衙的职能

2.4清代县衙的运作模式

2.5清代鄞县衙门人员的俸给

2.6 清代县衙书吏、衙役、长随的陋规行为

3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

3.1 清末知县“改选班”制的任用方式

3.2 清末知县的考成方式

3.3 清末书吏、衙役等的裁撤

3.4 清末的县级司法机构

3.5 清末县级财政的化私为公

3.6 清末的议、参两会和局所

4 北洋政府时期县公署的组织结构

4.1 北洋时期的县知事试验制度及其考核方式

4.2北洋时期的县佐制度以及县行政人员的科层设置

4.3 北洋时期县知事自委掾属的倒退

4.4 北洋时期的县级司法制度

4.5 北洋时期的县议参两会

4.6 北洋时期县级局所的设置

5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的县政府组织结构

5.1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县长的任用

5.2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县行政人员的科层设置

5.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鄞县政府处理公文程序

5.4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四局的设置

5.5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鄞县县政府与四局的关系

5.6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县参议会、县行政会议、县政会议的设置

5.7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县级司法机构的设置

5.8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裁局设科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郡县治,天下安”,县级政府历来是国家政治体系的基础,是国家与社会连接最紧密的环节。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演变揭示了县级政权政治地位与职能的转变、自身运作体系的蜕变以及其与民众关系的嬗变。本文以浙江鄞县为依托,通过对清代、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四个历史时期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考察,探究了其由私人势力执掌公权向科层化设置的近代转型。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清代县衙私人势力的设置。清代鄞县县衙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县总揽一县之政,知县下设置佐杂官县丞、典史、鄞江司巡检、四明驿丞兼甬东巡检等人员,辅助知县处理县域部分行政,而县域的主干行政则由知县私人聘任的幕友、长随、书吏、衙役进行分门别类处理。
  二、清末县衙科层化的制度设计。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规定裁撤县衙的书吏、衙役,并设置国家正式行政人员“佐治各官”来负责具体行政职能。虽然这一制度在清末并没有得到实行,却依然表明县级政府组织结构开始呈现了由知县统领的私人势力幕友、长随、书吏、衙役为主干的行政系统向国家正式的、普遍化的、科层化的近代行政组织结构转变的态势。
  三、北洋时期县公署的分科办事及其倒退。北洋政府沿袭清末改革的方向,在县公署内设置各科进行分科办事。这一措施本是县级政府组织结构近代转型的关键步骤,但帝制复辟时期县知事可以“自辟掾属”的规定使得这一转型走进了历史反向。这表明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改革也须经历既得利益者的阻碍、制度的逐渐完备和时间的沉淀,才能渐趋成型。
  四、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县政府的科层设置和“裁局设科”。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鄞县县政府科层结构愈加详尽,县行政人员设置愈加规范化、法制化,县政府下设机构“四局”也被裁撤,划归县政府范畴,由县政府各科室执掌接管其职能,使县政府的组织结构扩充、政府职能扩展。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政府内部的县行政人员虽残存了些许私人意味和不当行政行为,但是此时期县政府组织结构还是在形式上呈现出近代行政组织结构的特征。
  最后,论文通过对清代、清末、北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县级政府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横向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县级政府组织结构中各种行政职能承担者在这
  四个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并分析了近代转型历程中县级政府组织结构内部不可规避的某些不正当行政行为延续存在的深层原因。
  总之,县级政府组织结构在近代转型中县行政人员从私人势力性质向国家正式行政人员的过渡,县级行政组织结构的不断规范充实,县级政府职能的逐渐扩展,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