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尿道下裂术后PCEA和PCIA镇痛的临床研究
【6h】

尿道下裂术后PCEA和PCIA镇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小儿术后镇痛的进展(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PCEA和PCIA在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性,为临床尿道成形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4~10岁,择期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男性患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术后分别采用持续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组)、静脉自控镇痛术(PCIA组)。PCEA组使用药物为0.1~0.2%罗比卡因和芬太尼,剂量分别为0.15~0.2mg/kg·h和0.1~0.2ug/kg·h。PCIA组使用药物为芬太尼,剂量0.42ug/kg·h。均以2ml每小时匀速泵入,PCA量为0.5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置泵时间为72小时。术后定时测定OPS和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生命体征指标,记录PCA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手术早期并发症以及患儿家长对镇痛方法的总体满意度。实验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在术后镇痛实施过程中,PCEA组有4例因硬膜外导管脱出或扭折堵塞更改为PCIA。PCIA组中2例出现置泵静脉渗漏,更换静脉置泵后完成镇痛;1例因严重的皮肤瘙痒于术后48小时终止PCIA。②两组在术后1、2、4、8、12、24、48、72各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③PCEA组在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值都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术后镇静方面,PCEA组评分大多时间都在2~3分,镇静过程平稳;PCIA组则有较多时间镇静评分在3~4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⑤。PCIA组术后使用PCA的实际次数明显高于PCEA组,镇痛药总量也较之更高,使用PCA的有效率却低于PCEA组,统计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⑥两组都有胃肠道反应、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经统计检验发现PCEA组要明显少于PCIA组(P<0.05)。⑦术后PCEA组10例发生膀胱痉挛,发生率为21.7%(10/46),发生次数平均3.2±1.53次,持续时间平均为12.86±0.44min;PCIA组25例发生膀胱痉挛,发生率为46.3%(25/54),发生次数平均6.1±2.70次,持续时间平均27.37±0.33min,两组比较PCEA组差异明显(P<0.01)。⑧尿道成形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染、尿漏,其中最严重的是尿漏,PCEA组发生2例,PCIA组发生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⑨通过对术后镇痛总体满意度评估,PCEA组优秀比例为87.0%,PCIA为6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PCEA和PCIA镇痛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PCEA用于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镇痛与PCIA相比,有镇痛效果更确切、不良反应少、用药少、术后并发症少、总体满意度高等多项优势,更适合小儿尿道下裂术后镇痛。3、尿道下裂术后PCIA镇痛效果依然很确切,在无法实施硬膜外镇痛或硬膜外镇痛失败等情况时,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镇痛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