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6h】

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心绞痛的中医疗法(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心安颗粒是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心脑内科以益气养阴,解毒护心,化瘀行滞为法组方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和心律失常。本课题旨在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研究心安颗粒预处理是否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Sparage-Dawley大鼠(6~7月龄)60只,雄性,体重270±23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①对照组(O):灌胃给生理盐水,给药剂量1ml/kg.d; ②稳心颗粒组(W):灌胃给稳心颗粒,给药剂量0.45g/kg.d; ③心安颗粒低剂量组(L):灌胃给心安颗粒,给药剂量1.25g/kg.d。 ④心安颗粒中剂量组(M):灌胃给心安颗粒,给药剂量2.50g/kg.d; ⑤心安颗粒高剂量组(H):灌胃给心安颗粒,给药剂量5.0/kg.d; ⑥假手术组(S):灌胃给生理盐水,给药剂量1ml/kg.d。各组大鼠给药1周后,在呼吸机支持下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30分钟,再灌注60分钟制作大鼠MIRI模型。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只穿线而不结扎。术中接Ⅱ导联心电图作全程心电记录,作心电图ST段、P-R间期、QRS间期、室性早搏(Ventricular premature,VP)、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室颤(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房室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AVB)的分析;再灌注60分钟后左心室取血3ml,检测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MB型(MB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的含量;取血后分离左心室,将取下的心肌组织块分为三部分,一块约0.5克,做心肌匀浆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一块约0.2克,测定Ca2+含量;另一块制作光镜标本,HE(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最后将所有数据输入数据库,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结果: 1.对血浆心肌酶LDH、CK-MB、CPK及心肌组织MDA、SOD、Ca2+的影响: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SOD含量明显降低(p<0.01),LDH、CK-MB、CPK、MDA及Ca2+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稳心颗粒组、心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SOD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LDH、CK-MB、CPK、MDA及Ca2+含量明显降低(p<0.01)。中、高剂量较低剂量优势明显(P<0.05);但中、高剂量间无明显差异(P>0.05)。 2.对心律失常的影响:假手术组未见心律失常。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与模型组相比,稳心颗粒组,心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能明显稳定P-R间期和QRS时限,降低ST段,减少VF、AVB的发生(P<0.05或P<0.01),还能减少再灌注后VP、及VT的发生(P<0.05或P<0.01);心安颗粒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优势明显(P<0.05或P<0.01),但中、高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3.死亡率与模型组相比,心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稳心颗粒组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 4.光镜观察:假手术组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模型组、稳心颗粒组、心安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可见心肌细胞不同程度坏死,表现肌纤维不同程度断裂,细胞核不同程度溶解、消失,中性粒细胞有渗出。心安颗粒中、高剂量组病变较轻。 结论: 1.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组织钙超载、氧自由基增多、心肌酶漏出、病理组织学改变,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发生,严重可以致死。 2.心安颗粒预处理有良好的抗大鼠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尤其再灌注期作用明显;并且抗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作用存在量效关系,存在最大效应。心安颗粒还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死亡率。 3.心安颗粒预处理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稳定细胞膜,减少心肌酶的外漏;稳定心肌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开放,减少钙内流,抑制钙超载;提高心肌SOD活力,抑制心肌局部氧化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生成等方面来保护心肌、稳定心律、降低死亡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