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Web-TGC的宁波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6h】

基于Web-TGC的宁波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源起与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网路大数据、传统数据与人文地理学

2.2 社会网络与旅游地理学

2.3旅游流基础架构

2.4 旅游流与旅游流网络模式

2.5 研究启示

3 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模型体系构建

3.1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体系构建

3.2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相关模型构建

4 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要素研究

4.1 研究样区经济社会特征

4.2 旅游资源

4.3 交通可达性

4.4 旅游品牌形象

4.5 本章小结

5 宁波市2014年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

5.1 宁波市旅游景点关系认知网络

5.2 宁波市旅游景点空间认知结构

5.3 旅游社会网络与空间网络交互对比

5.4 本章小结

6 宁波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

6.1 宁波市整体旅游流网络结构演化

6.2 宁波市区域旅游网络结构演化

6.3 宁波市节点旅游网络结构演化

6.4 本章小结

7 宁波市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

7.1旅游流网络基础构架优化

7.2 整体旅游流网络结构优化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城市流网络主要通过城市路网、经济交流、信息沟通以及人流活动构建形成,其中以人为主导的流动网络称为“软网络”,以基础设施等物质体主导的流动网络称为“硬网络”。城市旅游景点间的旅游流的不断集聚与扩散使得区域旅游流呈现出空间网络化态势,其流网络一般意义上指以人为主导的“软网络”。在城市旅游系统中,各旅游景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结合自身旅游地位与功能作用,利用自身资源特点展现出符合游客需要的地域特色,并与周边旅游实体形成高度融合的具有互补性的网络体系,这种关系型网络关注于旅游节点在网络结构中的关系价值而弱化节点本身固有的优劣势。
  本文针对旅游流本质特征,立足于多学科融合视角,创新研究方法,综合贴切实用的研究理论,从根本上变革旅游流研究模式:首先改变过去微观数据收集困难的窘境,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建立有关旅游流动的关系型数据,得到真实有效的能够反映旅游流动特征的基础数据;然后结合旅游活动与生俱来的社会性特点,应用社会网络理论阐释旅游流网络形成机制以及演化规律;最后在研究对象基础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旅游流网络的形成与变化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形状以及对旅游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变化。具体而言,通过分析旅游资源、旅游交通以及品牌形象等构成旅游流系统的基础元素,得知资源开发导向与资源存量存在偏差,而交通网络格局进而影响整体旅游流的网络结构,且品牌形象更新滞后,旅游即时效应不显著,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旅游吸引力。再者,把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信息分析相结合,得到宁波城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相对不均衡,极化现象突出,大部分旅游节点的角色地位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构成旅游流网络的系统元素,促进边缘旅游节点与中心强势集聚核的关联互动。
  通过详实的研究分析与实证对比,认为在本次论文分析过程中达到了所预期的研究深度:(1)融合多种理论和方法,为旅游流现象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并以网络数据为主导,创新旅游研究新思路。(2)着眼于对小尺度旅游流做精细化分析,弥补国内旅游流研究不足,为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使学术研究能够快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3)动静结合探究城市旅游节点的中心性与结构等级性,旅游节点的集聚扩散特性以及在整体旅游网络中的角色地位,整体旅游网络的冷热不均现状及成因,并根据宁波市旅游发展基础及旅游社会经济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并给出优化路径。(4)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分析宁波市旅游流网络现状,具体包括城市内部旅游基础和网络结构以及城市外部旅游形象,周边竞合环境等方面,以便为优化区域景点间竞合关系、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和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