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气腹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与临床比较研究
【6h】

非气腹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与临床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术后体温大于38℃和出院总费用等,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何者更具有优越性。通过检测胆囊疾病患者血清的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6(IL-6)的浓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免疫功能方面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何者更具有优越性。从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60例胆囊疾病的患者,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1)组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各30例,同时选用合并有COPD或冠心病的胆囊炎的患者10例编为GLC2组。通过用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1)组与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观察胆囊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如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术后体温大于38℃和出院总费用等。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的IL-2和IL-6的水平。通过测定患者术前与术后6小时的血气分析检测血气分析指标的水平。
   结果:1.临床观察指标:1.1术后镇痛GLC(1)组术后有7%使用镇痛剂而LC组中13%需镇痛剂。GLC(1)组和LC组术后镇痛剂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术后体温GLC(1)组术后T38℃以上为0例,而LC组中有3例(占10%)。T38℃以上术后体温构成比LC高于GL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术后并发症情况LC组致皮下气肿1例,LC组致胆漏1例,其它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住院费用对比GLC(1)与GLC(2)和LC住院总费用分别为(4420.13±123.67)元、(4451.17±156.67)元和(4521.03±101.20)元,LC高于G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术中出血量GLC(1)与GLC(2)和LC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9.2±11.32ml、21.2±10.32ml和20.18±10.23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手术时间GLC(1)与GLC(2)和LC手术时间分别为46.2±20.2min、47.2±21.1min和48.6±2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GLC(1)与GLC(2)和LC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分别为2.2±1.08天、2.5±1.05天和2.3±1.0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GLC(1)与GLC(2)和LC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98±0.56天、1.97±0.58天和2.01±0.3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术后2天内恢复正常活动例数GLC(1)与GLC(2)和LC术后2天内恢复正常活动例数分别为27例(占90%)、9例(占90%)和26例(占87%),恢复正常活动例数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研究指标:2.1血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GLC(1)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GLC组与LC组术前免疫指标均无差异。GLC(2)与LC组术后较术前IL-2下降(P>0.05),IL-6上升(P<0.05);术后GLC(2)与LC组较GLC(1)组IL-2下降(P<0.05);IL-6上升(P>0.05)。2.2血气分析指标及血常规、PT和CTLC组术后较术前PaCO2(mmHg)上升(P<0.05);PH数值组间无明显的变化;组间与组内WBC、PT、CT无明显的变化。
   结论:1.GLC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苦轻、住院费用少等优点,这些方面均优于LC。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应用抗菌素天数等无明显差别。2.非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LC)较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免疫功能方面更具有优越性。3.气腹对血流动力学有改变。4.非气腹腹腔镜对因气腹禁忌而失去常规腹腔镜手术机会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