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南地区省际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乘数、溢出与反馈效应
【6h】

西南地区省际空间经济联系研究——基于乘数、溢出与反馈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定义

第二节 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理论的研究

第三节 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传导机制的研究

第四节 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五节 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结构特征的研究

第六节 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定量测度的研究

第七节 西南地区空间经济联系的研究动态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空间经济联系框架

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使用投入产出分析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进行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南地区省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乘数、溢出与反馈效应

第一节 区域间溢出与反馈模型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西南地区内各省市自治区的乘数效应

第三节 西南地区内两地间的溢出与反馈效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西南地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形复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区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6.8%。本文所界定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自2000年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进入经济快速增长阶段。近几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等战略规划,西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各部门产出和人民收入都有了较大提升。然而,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西南地区内部差距等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一种客观现象存在于西南地区。 区域空间经济联系是不同区域间由于各要素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而产生的市场空间联系,由于市场空间联系而产生的各要素(如产品、劳务、技术、资本等)在不同区域间相互流动。区域空间经济联系不断强化,这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由地理空间上的孤立区域走向相互联系的整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间的各要素相互联系日益密切,各区域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各区域间的影响力和依存度不断提升,同时,对各区域的技术水平、产业分工、贸易关联以及整体经济实力都有巨大影响。区域联系不仅仅依靠于行政手段,更倾向于市场机制作用,由于产业分工、要素整合所产生的区域间联系更为密切,这也将更加促进各区域内优势的发展,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发展优势,使得各区域可以依赖于自身的优势以及通过其他区域要素流动弥补自身的不足来实现自我强化;反之,若区域间经济联系极为分散,要素不能实现自由流动,那就会造成各区域间形成一个个封闭的个体,从而影响区域分工地位。从产业视角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有助于从微观产业视角分析区域经济间的具体联系以及发展趋势,可以为政府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 本文通过对区域空间经济联系概念、相关理论、传导机制、影响因素、结构特征、定量测度方法以及对西南地区空间经济联系的动态研究的梳理,并对投入产出分析的定义与功能进行说明,同时从理论逻辑上论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合理性,并阐述了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区域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内容。在实证部分,首先对《中国2010年30省区市区域间投入产出表》进行梳理,调整并计算西南地区30部门投入产出表。其次,对直接消耗系数进行测算,作为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最后,建立两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选取了以最终需求为出发点的测度方法,对西南地区内各省市的乘数、溢出与反馈效应进行测算。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从乘数效应看,四川省乘数效应最大,重庆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乘数效应小于四川省,云南省与贵州省的乘数效应最小。这说明四川省内产业间关联程度高于西南地区其他省市。第二,从溢出效应看,四川省对西南地区其他各省市自治区的溢出效应高于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对四川省的溢出效应,说明四川省对其他区域的产业联系倾向于单项联系,与其他地区互动较少。仅有贵州省与重庆市、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产业互动较多,产业间联系较为密切,重庆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间产业联系较多。这说明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产业联系主要是单项联系,仅有少数省份间产业联系为双向联系,大多数省份间产业互动少。第三,从反馈效应看,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反馈效应多集中于技术密集型、能源密集型、原料指向型、生活服务业等相关行业。 根据上述结论,本文从产业一体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本、对外开放水平、区域宏观调控等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缩短西南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差异,促进西南地区经济产业一体化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