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6h】

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改进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的营养血管和穿支血管吻合的部位、数量,及其距外踝尖的距离,探讨皮瓣转点下移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总结分析2008年3月~2010年8月,通过尸体解剖及术中病人小腿血管的超声检测结果,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穿支的部位、数量及其距外踝尖的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并结合临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尸体解剖10例,术中超声检测25例,大致符合,明确皮瓣营养血管为腓浅动脉,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均有腘窝内、外侧皮动脉伴随,汇合成腓肠神经时,伴行的营养血管亦汇拢,与腘中间皮动脉共同形成腓肠神经营养动脉——腓肠浅动脉;此神经血管束于小腿中上1/ 3 穿出深筋膜,伴小隐静脉走行,发出皮支供应小腿后方中下2/ 3 偏外皮肤;约65%的腓肠浅动脉可达外踝部;该神经营养血管束在走行中得到3~5 支腓动脉穿支的吻合加强,(胫后动脉有2~3 支)。下行的血管束呈树状吻合, 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在外踝尖上3cm左右有外踝后动脉的穿支, 外径平均0.18mm 以上,以及始于跟外侧动脉起始段的穿支, 外径平均达0.16mm,以此为依据将术中远端蒂下移至外踝上3+1.5cm处,本组25例患者皮瓣均成活,2例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静脉危象发生,皮瓣颜色正常。植皮创面Ⅰ期愈合。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术后评价皮瓣质地、色泽、弹性良好符合关节及足跟部要求,住院天数11~24天。
   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将远端蒂皮瓣旋转点下移至外踝尖平面附近, 能有效增加蒂部的长度,可达前足创面,提高修复能力,同时减小供区的创伤,携带一定宽度的筋膜能保证皮瓣的血液供应,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