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瓣膜性房颤心房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分析
【6h】

非瓣膜性房颤心房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的选择

1.2 心房颤动的定义

1.3 高血压定义

1.4 糖尿病定义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分组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 两组检测指标比较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影响非瓣膜性房颤心房内血栓形成可能相关因素

1.1 抗凝、抗栓药物应用

1.2 左心房扩大

1.3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

1.4 非阵发性房颤

1.5 年龄

1.6 脂蛋白a

1.7 纤维蛋白原

1.8 C反应蛋白

1.9 吸烟

1.10 血糖

1.11 高血压

2 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心房血栓的治疗方法

2.1 病因性治疗

2.2 合理控制心室率

2.3 药物转复

2.4 其他方法

2.5 抗凝治疗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房(LA)或左心耳(LAA)内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治疗的依据,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
  方法:选择5年内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339例患者,根据超生心动图结果提示分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左心房或左心耳附壁血栓形成病人61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无合并附壁血栓形成病人278例(其中男性189例,女性89例),对两组的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烟酒史、临床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左心房内径为(47.0±6.8)mm比(39.1±6.7)mm,P=0.000,左室射血分数(53.8±14.8)%比(60.6±9.9)%,P=0.001,服用阿司匹林(100mg),14(23%)比136(48.9%),P=0.000,非阵发性AF,25(41%)比63(22.7%),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OR=1.191,95%CI1.126~1.261),射血分数(OR=0.969,95%CI0.941~0.997),服用阿司匹林(OR=0.308,95%CI0.141~0.674),非阵发性房颤(OR=2.412,95%CI1.097~5.304)是LA和LAA内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左心房直径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及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是非瓣膜性房颤心房内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著录项

  • 作者

    傅德建;

  • 作者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
  • 学科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向阳;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75;R364.15;
  •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