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兔桡骨骨缺损局部组织中BMP-2的活性表达及其和骨愈合的关系
【6h】

兔桡骨骨缺损局部组织中BMP-2的活性表达及其和骨愈合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设备

2 实验动物

3 试验方法

4 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2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3 大体标本观察

4 术后X 射线检查结果

5 所取组织标本的检测

讨论

1 骨缺损的治疗现状

2 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

3 骨折的愈合过程和生理机制

4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研究进展

小结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
  为临床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BMP-2活性,并观察兔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情况。
  方法:
  选择新西兰雄性大白兔,体重2.8±0.2kg,共72只,随机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18只,分别建立兔左桡骨中段0.5cm、1.5cm、2.0cm、3.0cm的骨缺损模型,造模同时将所截除骨段保留并取少量骨旁组织作为对照组E标本,造模时间记为0周,其后于1W、3W、4W时处死各组动物6只,取骨缺损周围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BMP-2含量,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的骨愈合情况。
  结果:
  建模1周时各组骨缺损区组织 BMP-2成份和对照组E相比分泌量明显增加,3周时BMP-2成份分泌量达峰值,4周时BMP-2含量较前明显减少,在同一时间,BMP-2的含量随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骨愈合情况和时间、骨缺损长度亦有相关性。
  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有可比性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这种最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客观动物模型,为探索人类骨折愈合机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理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