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腹腔镜下巧囊剥除术后行IVF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h】

腹腔镜下巧囊剥除术后行IVF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巧囊剥除术后的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的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生殖助孕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且曾在腹腔镜下行巧囊剥除术的115周期(105例),其中以术后IVF妊娠者63例(63周期)为研究对象,以52周期(42例)术后IVF未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巧囊术后行 IVF的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相关参数及妊娠结局。
  结果:术后行 IVF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相比较:民族、不孕类型、体重指数、Ca125、术后年限、手术部位以及基础FSH,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的年龄低于未妊娠组,不孕年限时间小于3年的分别是:18(78.26%)与5(21.74%),不孕年限大于等于3年的分别是:45(48.91%)与47(51.09%),妊娠组不孕年限低于未妊娠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窦卵泡数、促排天数、Gn总量、Gn天数、HCG日E2值、获卵数、受精方式、胚胎移植时间、移植当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个数等CHO相关数据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在可移植胚胎数上分别是:5.41(±4.22)与3.23(±3.28),妊娠组可移植胚胎数多于未妊娠组,结果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优质胚胎数分别是:3.25(±2.78)与1.46(±2.00),妊娠组的优质胚胎数多于未妊娠组,统计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患者受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术后未妊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为46%,流产率为0.3%,累计妊娠率为60%。
  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不出术后行IVF-ET的不孕症患者和妊娠率的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不孕年限、可移植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