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h】

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1 分组

2.2研究设计

2.3患者筛选

3.1 一般资料

3.2实验室资料收集

3.3 eGFR的计算

3.4 病理分型及病理指数

3.5 相关定义

4 诊断标准

5 统计学处理

6 研究路线

结果

1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1 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影响单因素分析

1.2 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1 60例行肾活检患者临床特点

2.2 60例行肾活检患者病理特点特点

2.3 年龄与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相关分析

2.4 蛋白尿与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相关分析

2.5 尿酸与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相关分析

2.6 贫血与不同病理分型之间相关分析

2.7 年龄、蛋白尿、尿酸贫血与病理分型相关性

讨论

1 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

1.1 基因及易感性

1.2 LN的表观遗传异常

1.3 LN发生相关标志物

1.4 细胞因子

2 eGFR与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损害程度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303例LN患者根据肾小球有效率过滤(eGFR)水平分3组,第一组eGFR≤60mL/(min·1.73㎡)85例,第二组eGFR>60~<90 mL/(min·1.73㎡)72例,第三组eGFR≥90 mL/(min·1.73㎡)146例;记录各组性别、年龄、24 h蛋白尿、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补体 C3、补体 C4水平、平均动脉压、血钙、血磷、尿酸、SLEDAI评分等指标,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肾损害的危险因素。其中行肾穿60例患者按照国际肾脏病协会分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比较,并与独立危险因素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3组年龄、平均动脉压以及24 h尿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补体C3、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1,95CI:0.010~0.043,P=0.002)、高血压病史(OR=3.31,95CI:1.685~0.711,P=0.000)、血红蛋白降低(OR=0.9,95CI:-0.032~-0.013,P=0.000)、补体 C3(OR=0.34,95CI:-1.800~-0.338,P=0.004)、24 h尿蛋白增加(OR=1.08,95CI:0.140~1.720,P=0.012)、尿酸增高(OR=1.02,95CI:0.004~0.008,P=0.000)、血小板降低(OR=0.97,95CI:-0.050~-0.000,P=0.370)是肾损害的影响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67,95CI:0.024~0.078,P=0.000)、贫血(OR=0.85,95CI:-0.029~-0.02,P=0.028)、24 h尿蛋白增加(OR=4.60,95CI:1.001~2.102,P=0.032)、尿酸水平增高(OR=1.00,95CI:0.005~0.002,P=0.000)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60例行肾穿LN患者中,IV型20例(33.3%),占比例最高。按发病时病理类型轻重型不一样,I型、II型、III型归为一组, IV型、V型归为另一组,两组患者病理特点比较,示补体 C3、C1q、白细胞浸润、小管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小管间质纤维化有统计学意义。LN患者24小时尿蛋白、尿酸、贫血、年龄等指标与病理类型呈正相关性。r值、P值分别为蛋白尿(0.539、﹤0.05),年龄(0.488、﹤0.05),贫血(0.551、﹤0.05),尿酸(0.386、﹤0.05)。
  结论:年龄大、贫血大量蛋白尿以及血尿酸水平增高与LN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有关,对预后判断有意义。LN患者预后与病理类型有一定相关性,同时与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有相关性,但临床工作中,行肾穿具有局限性,故此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初步判断预后是否差,并指导治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