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6h】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1 国内外研究述评

1.2.2 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2.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分析

2.1.1 通过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2.1.2 通过产学研促进经济增长

2.1.3 拉动国内需求

2.1.4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和产业结构优化

2.2 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机理分析

2.2.1 经济增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2.2 经济实力决定着教育方向、手段和内容

2.2.3 经济增长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2.4 经济增长促进高等教育体系结构不断完善

2.3 中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3.1 协整分析的基本理论

2.3.2 中国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3.3 结论与启示

第3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1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1.1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3.1.2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1.3 中国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3.2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2.1 哈萨克斯坦高等学校发展现状

3.2.2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2.3 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3.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3.1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学校发展现状

3.3.2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3.3 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3.4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4.1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3.4.2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4.3 吉尔吉斯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3.5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5.1 塔吉克斯坦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3.5.2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5.3 塔吉克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3.6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3.6.1 土库曼斯坦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3.6.2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3.6.3 土库曼斯坦高等教育发展前景

第4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优势和机遇

4.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必要性分析

4.1.1 新疆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需要

4.1.2 新疆作为东联西出的桥头堡地位需要

4.1.3 提升新疆乃至我国在中亚地区影响力的需要

4.1.4 “丝绸之路经济带”软实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4.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优势

4.2.1 地缘优势

4.2.2 语言环境优势

4.2.3 人文优势

4.2.4 学科和专业优势

4.2.5 经济发展优势

4.3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机遇

4.3.1 “上海合作组织”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4.3.2 中国“入世”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4.3.3 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更加凸显向西开放地位

4.3.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第5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5.1 高等教育合作平台

5.1.1 上海合作组织大学项目院校

5.1.2 中国中亚国家大学生交流基地

5.1.3 中俄哈蒙阿尔泰区域高校校长联合会

5.1.4 俄语中心

5.1.5 学术研讨会

5.1.6 校际合作协议和援外培训项目

5.2 汉语国际推广和孔子学院建设

5.2.1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建设

5.2.2 孔子学院布局

5.2.3 研发对外汉语教材

5.2.4 培养汉语国际教育师资

5.2.5 完善教学体系

5.2.6 推广文化活动

5.2.7 拓展合作领域

5.2.8 教研一体化

5.3 来华留学生教育

5.3.1 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

5.3.2 来华留学奖学金制度日益完善

5.3.3 来华留学生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5.4 与中亚国家合作办学

5.4.1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刚刚起步

5.4.2 输出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境外办学需求渐增

5.5 国别和区域研究

5.5.1 新疆高校自发建设了校内区域和国别研究机构

5.5.2 与中亚国家高校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5.5.3 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后备专门人才

第6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中的问题透视

6.1 平台建设方面

6.1.1 合作平台层次不高

6.1.2 交流平台相对狭窄

6.1.3 对外宣传不够

6.2 汉语国际教育方面

6.2.1 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对境外孔子学院发展支撑不够

6.2.2 合作方对外来文化抵触

6.2.3 高校教师派出能力有限

6.2.4 发展定位不明确

6.2.5 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

6.2.6 面向中亚国家学生的教学体系不成熟

6.3 来华留学生教育方面

6.3.1 来疆留学生占比较小

6.3.2 来疆留学生结构不合理

6.3.3 奖学金名额有限,影响范围不大

6.4 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方面

6.4.1 新疆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6.4.2 对周边国家高等教育状况了解不够

6.4.3 境外办学的可行性尚待进一步论证

6.5 区域和国别研究方面

6.5.1 高层次的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建设滞后

6.5.2 区域和国别研究人才和资金不足

6.5.3 区域和国别专门研究成果不多

第7章 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与启示

7.1 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分析

7.1.1 国家领导人重视

7.1.2 灵活、连续、富有吸引力的政策

7.1.3 规划实施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

7.1.4 开放包容,国际合作增强

7.1.5 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自身优势

7.2 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分析

7.2.1 开放灵活的合作机制

7.2.2 积极参与欧盟的教育项目

7.2.3.重视欧盟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7.2.4 重视虚拟远程网络教学

7.2.5 加快境外学分、学历的互认

7.3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经验分析

7.3.1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市场定位准确

7.3.2 政府的有力支持

7.3.3 积极发挥高等院校主导作用

7.3.4 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模式多样化

7.4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分析

7.4.1 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7.4.2 注重高等教育质量建设

7.4.3 完善的留学服务体系

7.5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分析

7.5.1 加入博洛尼亚进程,构建欧盟互认的教育体系

7.5.2 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实行统一入学考试

7.5.3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7.5.4 实施创新型高校发展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

7.5.5 加强质量评估,确保高校办学水平

7.6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的经验分析

7.6.1 高层频繁往来成为教育交流合作的推力

7.6.2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成为重要交流平台

7.6.3 合作协议为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7.6.4 多样化合作形式是双方教育合作助推剂

7.7 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的启示

7.7.1 法律政策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

7.7.2 机制和平台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

7.7.3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可以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7.7.4 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重要内容

7.7.5 课程标准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关键因素

7.7.6 发挥地区优势是与周边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途径

第8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构想

8.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总体思路与战略

8.1.1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总体思路

8.1.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战略设计

8.2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模式

8.2.1 双边合作模式和多边合作模式

8.2.2 政府、高校、学科专业和教师合作模式

8.2.3 共同体模式和实体模式

8.2.4 输入模式和输出模式

8.2.5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合作模式

8.3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8.3.1 定期会晤机制

8.3.2 平等磋商机制

8.3.3 协调实施机制

8.3.4 利益分配机制

8.3.5 质量保障机制

8.3.6 奖惩激励机制

8.3.7 风险防范机制

8.3.8 成果共享机制

第9章 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对策研究

9.1 合作平台建设

9.1.1 在中国新疆建设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实体大学

9.1.2 实施泛中亚地区共同教育行动计划

9.1.3 定期举办中国——中亚国家教育部长和大学校长论坛

9.1.4 对新疆高等教育加大经费投入和采取优惠政策

9.1.5 对新疆高等教育领域赴周边国家的出访交流工作采取宽松政策

9.2 汉语国际教育工作

9.2.1 合理规划中亚国家孔子学院布点

9.2.2 提高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的统筹管理与服务能力

9.2.3 指导高校加强对孔子学院运行的管理

9.2.4 高度重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队伍建设

9.2.5 多渠道培养和培训国际汉语教师

9.2.6 研发适合中亚国家国情的汉语教材和教学资源

9.2.7 积极推进新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9.2.8 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年报制度

9.3 来华留学生教育

9.3.1 加大对新疆来华留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

9.3.2 鼓励我国大型外向型企业参与来华留学生教育

9.3.3 发挥高校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主体作用

9.3.4 重视来华留学师资队伍和留管干部队伍建设

9.4 中外合作办学

9.4.1 尽快启动对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9.4.2 尽早启动中吉大学和中塔大学建设论证工作

9.4.3 积极引入欧美发达国家优质教育资源

9.5 区域和国别研究工作

9.5.1 力促新疆高校建立国家级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

9.5.2 设立中亚国家区域和国别研究国际合作项目

9.5.3 组建高水平中亚问题研究团队

第10章 全文总结

10.1 主要研究工作

10.2 主要研究结论

10.3 研究可能的创新

10.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对于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教育作为发展一国人才的基本策略,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现,世界已经进入“教育谋划”和“教育变革”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构建了“教育强国”的伟大梦想。因此,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先进经验,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等办法,在多方面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成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构建“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
  中国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是我国东联西出的桥头堡。作为我国西进排头兵,新疆如何发挥自身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外部环境的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如何加强新疆对外交流力度,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借助相互依存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博弈论和经济一体化理论,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地缘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等学科,围绕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究。
  首先,从理论上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辨析,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证实了中国GDP与财政教育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我国财政教育投入每增长1%,长期国民经济将有0.330347%的增长;从短期来看,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缺乏说服力,财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不明显,需要建立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有效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旨在强调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济学意义。
  其次,梳理了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
  然后,分析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必要性,从地缘、语言环境、人文、学科专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总结其合作优势,并从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入世”、西部大开发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视角剖析其合作机遇。
  再次,从平台与机制建设、汉语国际教育、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和区域与国别研究等不同方面透视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
  最后,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东盟国家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经验,结合实际探寻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总体思路、战略、合作模式和合作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提升双方高等教育合作层次,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